冻云楼主张伯驹与余叔岩师生关系,经历了十年的深入学习和切磋技艺。两人在京剧艺术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在文物、书画、金石等收藏领域。张伯驹在三十一岁时开始向余叔岩学习戏曲,每天晚饭后去其家,深夜三时才归家,如是者十年光景。
余叔岩教授张伯驹多部戏曲,其中包括《奇冤报》、《战樊城》、《长亭》等。此外,还有《定军山》、《阳平关》、《托兆碰碑》等,此中其他未排身段及零段之唱尚未计。余对张倾尽心力,备极爱护。
二人曾于开明戏院共同演出,《战樊城》和《奇冶报》,每星期六和星期日各演一出。田桂凤、梅兰芳同台演出,也曾与杨小楼、程继先、王凤卿等人共演。
1930年,张伯驹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何良初等组织“国剧学会”。1942年重阳后,由于日寇侵华的严峻形势,他们拟将所藏国宝随身缝被奔赴西安,但因病不能愈离别不舍。
次年三月,在西安陇海铁路局观戏偶遇上海《戏剧月刊》主编张古愚,并托其带信给陈鹤孙,以示预料师友早逝之意。两月后接到鹤孙回信称余已仙逝,将挽联送至灵前,为感而欣慰。
张伯驹先生一生只收了一位梨园界的,就是王则昭先生。他对王则昭的重视可见一斑。在他逝世时,其表弟李克非写了一首博得众口称赞的挽联,以纪念他们之间不仅是师生,更是一份难忘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