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云楼主张伯驹引领京剧盛宴票友们等待着他的表演之星光熠熠

在京剧的世界里,他扮演了许多角色,每一个角色都让他深入研究,精湛掌握。从常与余叔岩切磋技艺,再到结识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功,张伯驹在京剧中走过了一条独特的人生旅程。

他曾经是袁世凯子袁寒云的引荐下结识余叔岩的,这份缘分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邂逅,而是两家之间古老的家族关系。他们之间不仅有戏曲之爱,还有文物、书画、金石收藏等共同的话题,是朋友也是师傅。

张伯驹正式从余学戏时已三十一岁,每日晚饭后去其家,一直学习至深夜三时归家,如是者十年光景。他曾自豪地说:“叔岩戏文武昆乱,传予者独多!”这并非夸大其词。在《氍毹纪梦诗》中,他回忆了自己从余叔岩那里学习到的各个角色,其中包括《奇冤报》、《战樊城》、《长亭》等多部作品。

两人除了专业上的合作,也分享着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他们一起观看天津剧院演出,对于每一场表演都是认真对待。当张伯驹首次上台演出时,由于专为他看而特别安排了一场《战樊城》,第二日又演出了《奇冶报》,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感受和理解这些复杂的情节和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在1930年,他们还组织了“国剧学会”,旨在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在1942年,当日本侵略者肆虐华夏之际,张伯驹准备将珍贵文化遗产带到西安以避难,但当他再次见到了病重的余叔岩时,他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只能用假装平静来掩盖自己的情绪。

尽管如此,在生命最后的一段路上,张伯驹依旧坚持他的事业,最终在1982年离开人世。但他的精神一直被后人所铭记,就像李克非先生所写的一首挽联那样:“忆当年福全楼馆,粉墨登场演卧龙;步叔岩余韵,堪称千古绝唱。”这样的赞誉,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怀念,更是在庆祝一段传奇般的人生故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