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如同石家庄市教科研网中的璀璨星辰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

李政道:一生心系祖国科技事业的楷模

美国时间8月4日,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李政道曾长期致力于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领域的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更为重要的是,他始终将祖国的科技事业放在心上。在1972年起,他不仅多次回国讲学,还积极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合作贡献了宝贵智慧。

2021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许多专家院士亲历过与他合作的往事,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我国高能物理发展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全力支持国家科学事业

在高能所的大门旁,有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这件艺术作品是由李政道设计创作于2002年,以此纪念他与中国高能科学事业之间的情谊和牵挂。

195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大型加速器计划,但这项计划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波折,最终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才开始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智慧和坚持。陈和生院士曾这样评价:“没有李先生,我们就不会有这个项目。”

王贻芳院士也赞同这一观点:“从选择目标到方案确定,从人才培养到工程管理,从研究到国际合作,没有他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果。”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李政道仍然坚定地支持这一项目,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其他重要项目。他倾注的心血对于推动我国高能物理发展至关重要,为我们赢得了无人可以替代的地位。

积极提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974年,当他第二次回到国内时,他参观复旦大学并见证到了当时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这促使他撰写《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提出要通过培养少数精英来推动基础科学发展。他向周恩来总理推荐了《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建议书》,并获得毛主席的大力支持,这直接促进了国内教育恢复正常运转。

随后,1979年,中国科大成立少年班,而 李政道认为这是远远不足够。他希望改变整个社会只重视技术而忽略基础科学的人才培育模式。因此,他提出选拔学生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并得到政府支持。这就是著名的中美联合培养计划(CUSPEA)。

该计划自1979-1988期间共选拔917名学生赴美学习,其中已有十几位成为院士,大约300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有100余人获各类国际奖项,大约400人成为发明家或企业家。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个较大规模派遣留学生海外学习的事迹,对后续的人才交流与文化交融产生了深远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