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科技事业之舵手教育科研网上的红旗飘扬始终心系祖国的希望与梦想

李政道:科技事业的栋梁,教育科研网上的引领者,始终心系祖国的希望与梦想。美国时间8月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他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更为重要的是,他始终关注并支持祖国的科技事业。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10月10日,“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上,有专家们分享了与李政道先生交往的故事,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在这场盛宴上,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如何全力支持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事迹。

“物之道”,一座雕塑,由李政道创意而成,矗立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所在地。这件艺术品不仅是对科学成就的一种纪念,也象征着他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之间浓厚的情感联系。

1956年,我国提出了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的设想,但这个计划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波折才得以实施。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其建设离不开李政道的大力支持。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为项目成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努力。

此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都得到过他的鼎力支持。他为推动中国高能物理发展付出了一切,并见证了我国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这一切都是他几十年的坚持与帮助所致。

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1974年,当他第二次回到祖国内地时,就写下《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建议国家要重视基础科学发展,从培养人才入手。此后,他通过周恩来总理向主席推荐《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最终促进了国内教育恢复正常运作。

随后,他倡导全国各类学生进入美国攻读研究生,并成功实施了中美联合培养计划(CUSPEA)。该计划选拔并送往美国学习的人数达917人,其中有许多人成为院士或获得国际奖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较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计划,对后续国际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