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
网络配图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
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在1263年由忽必烈设立两都制后,每位历代皇帝都会进行一次前往上都是、再返回大都是的巡幸之旅。他们通常选择的是一条出发东行、返还西来的路线,即先从东边的大都市出发,一路向西穿越山脉,最终到达草原上的另一座城市,然后在同样的路径沿着西边的小道逆转回到起点的大都市。
网络配图
这两个不同的道路在《元史》中被详细记录了下来。其中,从大都市到草原城市用的是黑谷东路,也称作“辇路”,全长约370多公里,是专门为皇帝准备的一条通道。这条通道从居庸关开始,一直北上经过延庆县,再翻过高山进入广阔的草原地区,并经由几个重要驿站如明安、李陵台以及桓州最终抵达了目的地——草原上的城镇。
网络配图
而当他们要返回的时候,他们会采取完全相反的方向,从那片广阔无垠的地平线南下至张家口附近,再沿着今天京包铁路的地方一直前行,最终回到最初的大都市。这段距离接近540多公里,有24个特别设定的停留点,让它成为了人们尊敬并称呼它为“孛老站道”的特殊街道。
李艳阳说,这种频繁且规律性的双城巡游,不仅体现了汉族文化中的政治理念,更反映了作为开国皇帝忽必烈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既满足了人民对于稳定治理和统一政策的手段,又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了中央政府与各地方势力之间的心灵联系。此外,它也展示了一种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及保持牧业经济活力的智慧,因为蒙古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就是随季节迁徙追逐水源和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