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佑八年,仁宗因病去世,他指定赵曙继位。然而,赵曙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因为担心自己的地位不稳定而怀疑这是否真的如此。他出身于藩王之家,对皇权的更迭充满了恐惧,因此他假装生病,并坚决拒绝接受皇位。
当仁宗皇后命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人前往传达诏命时,赵曙依然坚持以病为由推脱,不肯离开他的床榻。这一系列的事件显示出宋朝三帝对登基之路的犹豫和抵抗,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于即将面临的一切挑战感到害怕,也许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成为权力的斗争中牺牲品。
钦宗赵桓,是宋朝第九任皇帝,他是徽宗的长子。在元符三年被立为太子,但是在大观五年才正式登上宝座。徽宗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花花太岁”,他的统治期间重用了一批腐败官员,如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和李彦,他们都是一群有名无实的人物,他们所进行的大规模工程项目和运送石材政策,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徽宗个人的私欲,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这些行为激起了民众的不满,使得各地农民起义频发,最终严重削弱了宋朝的地位。
宣和七年,当金军南下时,宋军已经腐败透顶,无力抵挡敌人的攻击,一方面溃散一方面投降导致河北地区失陷。面对这种局势,徽宗感到非常惊慌,他急于推卸责任,所以决定退位给他的儿子,让他承担所有罪责。他下令让太子继承皇位,并自称道君皇帝,以示禅让。而同时,他准备好车驾随时逃往南方避难。
然而,即便如此,新的君主也不能改变宿命,在靖康元年(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将父子二人俘虏并带至北方,最终导致他们悲惨死亡。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最后一个故事中。当吴氏劝进赵扩登基时,由于害怕像父亲一样被认为是不孝之举,他极力拒绝。但最终还是没有阻止太后强行拥立他为新任皇帝。在这个过程中,赵扩表现出了极大的哀戚与痛苦,这些情感表明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有人愿意保护自己免受指责和疼痛。但这只是表面的宽慰,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只不过转移了一些责任罢了。
标签: 明朝那些事孙越 、 明朝厂卫机关 、 中国五千年历史讲解 、 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那段话 、 明朝那些事名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