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院是唐朝李忱唐朝的小太宗

李忱简介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以皇太叔继位,改号“大中”。勤于政事,以《贞观政要》为鉴,不断整顿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

政绩丰硕

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收复河湟、平定安南,为历史上称之为“大中之治”的时期奠定基础。在位期间,他深信人才的重要性,用法无私,从谏如流,被后人誉为“小太宗”。

个人生平与诗作

出生于长安城大明宫,为唐宪宗的十三子,其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历经多次更迭,最终登基成为宣宗。在即位前,他曾被视为不聪明,但他通过勤学好问,并且孜孜求治,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待下属严格

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虽然非常注重人才选拔,但对于身边的人却极其严格。他禁止任何人干预朝政,无论是亲朋还是宦官,都不得越俎代庖。这一点体现在他处理乐工罗程杀人的事件中,即便面对众臣的求情,也坚持用法度制裁,而非感情用事。

善纳谏言

作为一位君主,他深知谏言的重要性,因此能从善如流地接受不同意见。他甚至有过取消访问华清宫行程的决定,这正反映了他的听取民意和尊重忠言的心态。

著名的事迹与评价

除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政策成果,还有两件故事传颂千古。一是在一次闲聊时,因祝汉贞触及了敏感议题而被疏远;二是在罗程弹琵琶案件中的决断表现出了他对法度严肃的一面。此外,他还特别尊敬魏徵五世孙魏谟,因为魏谟能够像魏徵一样直言极谏,在记录起居注工作中展现出同样的勇气和正直。

最终逝世的大中十三年八月,由于食用仙丹导致身体状况恶化,一连几个月无法上朝,最终驾崩。史书评价他是一位英明绝伦的君主,与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齐名,是历史上的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