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光义的生存中,隐约可见他对同室之间的斗争持有深藏的毒心,这或许源于那场高梁河战役中的意外事件。当年八月,赵德昭劝宋太宗应对那些攻灭北汉将领给予赏赐,他却愤怒地回道:“等你自己去做,奖赏自然不会晚。”赵德昭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也许是为了避免牵连亲族,所以返回家中后,“拿起割草刀自刎而死”。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匡胤次子赵德芳病逝。赵德芳原本是被视为继承帝位的人选,在他的死亡之后,对帝位最大的潜在威胁终于消除了。
赵普是个手段残忍、心狠如石的人物。在宋太祖当时,只是偶然提及冯瓒之才,为当世少有的奇才,使其想重用。但是,冯瓒成为一种威胁给了赵普,他不仅将其调任地方官,而且阴谋诬告,让冯瓒落得削官流放海岛的悲惨命运。而这不过是一系列类似事件中的一个例子。尽管如此,开宝六年(973年),由于擅权滥政,被罢相,并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随着太宗即位,他原计划重新利用,但只能得到太子太保荣誉衔留京师,不久便被授予奉朝请而已。反观此时已经被放还不久的冯瓒,却获得了新的职务,这无疑间接表达了太宗对赵普的不满。
现在要打击弟弟 Zhao廷美 的行动终于让他想到那个善于策略和手段冷酷无情的人——Zhao普。他闲居多年“奉朝请”,郁郁不得志,但感觉机会终于来临,当宋太宗询问如何处置Zhao廷美时,他并没有直接提出建议,而是在回答说:“愿备枢轴以察奸变。”也就是说,让我当宰相,由我来处理这个案件。宋太宗没有明确答复。
Zhao普认为Song Taizong最在意的是夺取皇位的问题,因为名正言顺与否,对于处理家族内乱事宜并不那么看重,因此,即使没有他的帮助,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促使他编造了一段名为“金匮之盟”的故事,说是在建隆二年的某个时候,当杜大娘病重,她为了防止骨肉相残,将帝位传给第二弟Zhaoguangyi,再由Zhaoguangyi传给第三弟Zhaotingmi,然后再由Zhaotingmi传递至Song Taizong所生的儿子或者儿媳——可能指的是Dezhao或者Defang。这一誓书据说由他撰写,并隐藏在金匮之中。一听此话,Song Taizong顿感豁然开朗,一直困扰自己的合法性问题瞬间得到了解答。此后,Zhao Pu迅速以最高宰相身份担任首相,而秦王 Zhaotingmi 在罗织罪名下遭受了一系列降级,最终,在涪陵县公一职上,因忧愁成疾,最终在贬谪地逝世。在雍熙元年的第一月份,那些曾经涉及到的宫廷斗争似乎都随着时间渐渐远去,就像一场遥远且已经过去的风暴一般淡出历史舞台上的记忆。
标签: 于谦为什么不帮朱祁钰 、 明朝最失败的 、 中国曾经统治过世界吗 、 土木堡之战过程 、 明朝建文帝下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