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作家》杂志上,我偶然读到了孙崇涛先生关于他杭州大学求学时期的回忆录,这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后来,我得知作者一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并且我收到了全本《戏缘:孙崇涛自述》的书籍。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而是“用散文写历史,以自述表学术”的一部别样的戏曲史。
首先谈人。孙崇涛先生,从小与戏曲艺术结缘,他与许多戏曲史家的共同点就是自幼看戏,并对之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生于浙江瑞安,与王起、黄宗江等同乡,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戏曲系,是中国戏曲学院前两任院长朱文相、周育德的同学。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过多个职位,如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兼任博士生导师和戲曲史研究室主任。他退休后继续执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系和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学于世界各地。
其次说戏。作为一个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观众,他对各种剧种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无论是京剧还是杭剧,再到目连戏,每一种都让他感受到了不同的风格和魅力。在《戲緣》中,对作者早年温州看戲的记忆尤为详尽,不仅包括了他的亲眼所见,还有对父母看戲、研讨的心灵感悟,这些都是近现代戲曲史发展的一部分。
再来说书。孙崇涛先生出版了14部专著,编纂图书若干,以及发表了超过300万字文章,其中一些作品获得了奖项,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戲緣》的撰写更是试图创造性地弥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他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人生故事,将理论蕴含其中,让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更多内容。
最后说缘。人们常将那些不可预测却能实现良好愿望的事物称为“缘”。对于孙崇涛先生来说,无论是在中学、中大还是博士阶段,都似乎有一种命运般地走向了一条与艺事相关的人生道路;无论是与同龄伙伴还是前辈学者甚至后辈青年交流,也总像是被一股力量牵引着走向某个方向。在风雨变迁半个多世纪里,他的人生经历遍及南北海内外,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记忆力,这或许也是他长寿健康的一个秘密之一。而通过这些笔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精心挑选出的生活画卷,即使是在古稀高龄仍旧保持精准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缘。
张庚先生曾把戏曲学分为五层次,即资料建设——志书集成——历史研究——理论研究——批评,但实际上,在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发展史的实践中,又产生了一套相反序列:从审美体验文字出发,可以提升理论总结,再成为艺术发展历史研究对象,最终积淀成志书集成,为后人提供可靠资料。这正如《戲緣》这本书,它既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又融合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共鸣,让每一次阅读都充满新的发现和思考。这,也是一种缘。
标签: 中国简史 元朝 、 中国能恢复清朝领土吗 、 明朝强大到什么程度 、 明代的帝王及大事件顺序 、 最强的朝代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