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的历史长河免费看明朝那些事儿宛若无尽的星辰大海

朱橚,濠州钟离人,元至正二十一年生,明洪熙元年卒。方剂学、植物学家。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母亲高皇后贤慧严厨,对小儿子朱橚管教甚严。这与他后的成长有密切关联。洪武三年封吴王,驻凤阳;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到开封任职。少年时好学多才,有远大抱负常想做一番轰轰烈事,以传名后世。

青年时对医药颇感兴趣认为能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组织编撰《保生余录》两卷后着手方剂学巨著《普剂方》的编著工作。在被流放云南期间,他深刻体会民间疾苦,在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频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组织本府良医编写了实用性强的《袖珍方》一书。

返回开封后,他利用特有的身份和经济地位在开封组织了一批专长学者,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并召集技艺高超画工辅助人员组成集体大量收集图书资料打下“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基础又设立植物园种植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优秀科研工作领导者的角色。

尽管再被建文初期流放云南,但他的研究从未中断。在15世纪初,由他亲自订定滕硕和刘醇协助编写的《普济方》编成永乐四年刊行了别具一格的《救荒本草》。此外,还作有《元宫词》百章。

总结,其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为《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其中尤以其在本草领域所取得之巨大贡献最为显著,《救荒本草》的出版对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区医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