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有很多原因晚明文士爱蹭饭(图)

在晚明时期,文士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尽管他们个别人心灵敏锐,耻感强烈,不愿食用不正当之物,但整体上,这一阶层的人格特点是不会过度追求吃得好,而是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在这时代,他们享受派对和聚会,常去财主家中白吃白喝。这些文人在宴席上豪饮大快乐,同时也被看作是一种共同享受的美好时光。

明朝宗室后裔朱承彩以其挥金如土的行为著称,他家里虽然有钱,但他却从不私自积蓄,只是在隔三差五的时候邀请文士和妓女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他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南京的张献翼等百余名学者,以及马湘兰等四十多位妓女作为酒伴。这一现象显示出,即使拥有金银财宝的人,也宁愿参加这样的群体活动而不是单独享用自己的财富。

王伯稠这样的例子也不乏其人。他曾考取科举但未能成名后,便放弃了复读之路,只专注于写诗,并且经常参加各种派对,无论是否收到邀请函,都带着自己的一份菜肴和肚皮参与其中。他的这种做法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即使发布告示叫他回家吃饭,他依然拒绝回应。

王伯稠虽长身玉立、才华横溢,但他的生活方式并不羁縻,他常常不带分毫财物到别人的家里去吃饭。不仅如此,在其他庆典如婚礼或生日都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有人开宴,就直接坐在桌前大快朵颐,一边吃一边发出嘎嘎的声音,有时甚至连谢罪的话都不说。但每次结束后,他总是离开而无言。

王伯稠有一首关于凤凰的诗,是自喻之词:“天外有凤凰,独立自徘徊。渴饮沆瀣浆,饥餐昆仑芝。”这里提到的沆瀣浆与昆仑芝都是非亲自采摘就有的,那么他为什么这样做?人们猜测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行为并不罕见。而为何晚明会出现这样的人物,我们无法准确猜出其中缘故。

除了像王伯稠这样的文学爱好者,还有一些文人才喜欢蹭饭,如吴扩人、林春秀和郑铎等。他们既不参加科举,也不加入商业世界,或是在缙绅间游走,或是在富户家奔波,或许只写诗卖画赚些微薄收入,与朋友相聚分享一顿饭,比如林春秀虽然品行高尚,却“花晨月夕,以布衣游缙绅间”,并没有因为贫穷而低头奉承那些缙绅或财主,而只是喝酒狂欢,对待朋友非常随意地吵闹骂口,让朋友给他准备了一壶刻字“云波”的酒杯,每次醉酒便狂躁至极,并且持续三十年如一日。

郑铎对于林春秀这种行为表现出了慷慨无求的心态,即便面对不断的骂声,也始终保持着尊重与支持。这一点令人难以理解,因为即使刘邦也曾多次入嫂子门,更遭嫂子刮锅发怒;然而郑铎对于这位文人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任何怨恨或悔恨,只是一味地支持与供养,这种器量实在太难得了。

在晚明,当资本主义萌芽,“阀阅之家”开始追逐商业利益时,不少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书商或藏书家的身份,他们通过销售书籍来维持生活,为富则仁,用所赚来的钱来帮助其他文人,使得商贾的地位比过去高,而且被视为提升社会地位的手段。而文学界同样尊重这些新兴阶级,将他们视为社会中的重要成员,从此消除了傲慢与轻慢之间传统联系,让一个简单的事情——一起分享食物变得更加自然而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