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明时期,文士们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朝代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虽然个别人脸皮黑厚,但整体而言,这一阶层的人格特点是对食物来源不太敏感,不愿意接受他人提供的食物。文士心灵敏锐,其耻感比其他人强烈,大多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吃“周粟”。然而,晚明似乎是一个例外,他们热衷于举办派对,并且喜欢去财主家里白吃白喝。在这样的宴会上,参加者往往显得很高兴,一边大快朵颐美味,一边享受和谐融洽的氛围。
有时候,即使是皇族成员也会举办盛宴邀请文士与妓女共聚饮乐,如朱承彩,他家的财富源源不断,却总是不私蓄,只是在月圆之夜邀请了南京的一百二十余名文士一起大快朵颐,还招待了四十余位妓女助兴。此外,有些金銮家的人,在自己的喜庆事宜中选择蹭饭,而不是在自己家中坐席,这让人们好奇他们为何选择这样做,因为他们觉得与大家一起吃饭更有趣。
王伯稠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考过一次科举却未能中状元,从此决定不再复读,只专注于写诗和混迹酒局。他总是带着肚子去参加任何派对,无论是否收到邀请,都不会轻易回绝。而林春秀则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的穷诗人,他爱死了喝酒,如果没有酒就无法正常生活,所以他常常去朋友郑铎家蹭酒喝,尽管这引起了许多骂战,但郑铎从未生气,每天给他准备好酒杯刻上了“云波”,以示专用。这段三十年的友情,是难以想象的。
晚明时期,与其他朝代相比,文人与财主之间、寒士与缙绅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情谊。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商业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对于一些书商来说,他们既是商贾也是学者,如著名文学家毛晋。这种文化上的交流,让商人的地位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傲慢通常由轻视产生,而文人的傲气可能正是因为别人才瞧不起他们所致。但在晚明,这种态度并非来自轻视,而是一种互相尊重和欣赏。在这个时代,由国家放弃养士转向民间养士成为了一种新的风俗,以此来理解李渔频繁要钱要吃的情况,以及清初大家金圣叹借钱后挥霍一空,却被别人一笑置之的事迹。这些行为反映出晚明独特的价值观和社交习惯,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标签: 历史胡善祥和孙若微 、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 中国有几个朝代 、 宋朝历史人物 、 于谦为什么不让朱祁镇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