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一个震惊一方的财务事件发生了。这场风波源于明政府对地方财政账目的审核要求。当年,全国各地都需要向中央的户部报告自己的财政情况,而这些报表必须与中央的数字完全吻合。一旦有任何错误,都必须重新整理并上报,这个过程涉及到众多公章和财务章,因此十分繁琐。由于这个过程极为复杂,没有现代化工具,如云计算或电子化管理系统,只能靠人工进行计算和核对。
为了减轻工作负担,官员们发现了一种省事的方法。在准备进京之前,他们会提前在空白的印刷纸上盖好所有必要的公章和财务章,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当出现问题时,只需从预先准备好的印刷品中选择相应的一张来填充,就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这种做法虽然让官员们节省了时间,但也存在着隐患。幸运的是,对此类现象视而不见的大多数官员并没有受到惩罚。但就在洪武九年,一场意外发生了。当朱元璋决定抽查一次全国性的财政账目时,他意外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他大怒之下命令立即调查这起事件。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谁也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最终,一位普通百姓郑士利胆敢向皇帝上书揭露真相。他详细说明了这一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背后的潜规则。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愤怒至极,不顾后果,将参与此案的人数达到了两京十三省、一百四十一府、一千余县共计一千三百多人,无论他们是否清廉,都遭到了处决。而负责会计的人员更是直接被判死刑,其副手同样无一幸免,还要接受重刑。此次事件成为历史上的“明朝空印案”,使得整个国家陷入恐慌,每个人都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不敢再犯类似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