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椿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自然风光

我,朱椿,1372至1423年间活跃于中国历史的明太祖第十一子。在洪武十一年的1378年,我被封为蜀王。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我被命令驻扎在凤阳。三年之后,在洪武二十三年的1390年,我就籓成都。在我的生活中,我以孝友慈祥著称,并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容貌俊雅,被太祖誉为“蜀秀才”。在凤阳时期,我设立了西堂,并请来李叔荆和苏伯衡共同商讨文史问题。当我到达成都后,我聘请方孝孺担任我的儿子教育者,将其居所命名为“正学”,以此激励当地居民。

我常常去郡学上课,与各位博士交流学习。此时,那些博士因贫困而无法正常生活,所以我决定每月给他们一石粮食,这个制度后来也得到了实施。我还亲自造了一辆安车赠送给长史陈南宾。听说义乌的王绅是一位贤人,便邀请他到我的身边待遇如同宾客一般。当王绅父祎去世,他前往云南寻找遗骸并提供帮助。

与其他诸侯不同的是,他们忙于边境的军事训练,而我则致力于通过礼教来维护西部边疆安全。当番人入侵并烧毁黑崖关时,我请求朝廷派遣都指挥瞿能和凉国公蓝玉带领军队从大渡河一线击退敌人。这次行动后,番人的威胁减少了。而在两川地区过去几百年的动乱多是因为内地不稳定的人们引发的问题;官员私下购买蛮族中的物品或索取东西,从而触发更多争端。我提议从王府中定期供应丝绸、锦缎以及香扇等物品,以此来减少宣索行为。此举使得蜀人得以安居乐业,他们日益富裕。川中两百多年未遭战乱,这也是由于我的努力。

当成祖即位成为皇帝,他特意前来访问并赐予了所有籓邑数量翻倍的恩典。不过,在这期间,有一个叫橞的人,是我的母弟图谋不轨。他企图篡夺权力,但最终因罪行暴露,被追究责任。而橞为了逃避责任,却声称自己曾经是建文君,即故宫中的皇帝,从而迷惑众人。在永乐十四年的1423年,当所有事情都揭晓的时候,我不得不承担起这个错误的责任。但是在面对这些情况时,成祖仍旧表扬说:“你这样做,就像周公安抚自己的国家一样。”随后的几天里,当我进入朝廷时,还获得了大量金银、丝绸和彩色织品作为奖赏,最终在1423年的永乐二十一年离世,享寿五十二岁,被尊谥号为献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