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椿,1372—1423年间活跃于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在洪武十一年,我被封为蜀王,并在洪武十八年被命驻扎在凤阳,在洪武二十三年,我又移居成都。我的性格是孝顺友爱慈祥,同时我也博览群书,对典籍有深入的了解,举止文雅,被太祖誉为“蜀秀才”。在凤阳时期,我开设了西堂,请来李叔荆、苏伯衡等人共同商讨文学和历史事宜。当我到了成都后,我聘请方孝孺担任我的教育老师,并将他的住宅称作“正学”,以此激励蜀地的人们学习。
每当我去讲学郡学时,我知道许多博士家境贫寒,所以决定分配给他们一些粮食,每月一石,这一做法后来成为定制。我还造了一辆安车赐予长史陈南宾。听说义乌地区有一位贤德的王绅,我邀请他到这里,让他以客人的礼节对待。此外,当云南的一位名叫祎的父亲去世时,我亲自前往帮助收拾遗骸,并提供必要的援助。
与其他诸王不同的是,他们通常要备战练兵,而我则致力于通过礼教来守卫西边疆界。当番族入侵并烧毁黑崖关时,我请求朝廷派遣都指挥瞿能和凉国公蓝玉带领军队从大渡河出发击退敌人。这次行动之后,番族便不再敢轻易进犯。历史上两川地区经常发生动乱,这些混乱往往是由内地士兵不受控制所引起;官员私下交易蛮夷中的物品,也常导致争端升级。我提出,从今以后,我们应该定期向各藩送去丝绸、锦缎以及香扇等物品,以此作为常规贡品,此外所有宣布索取东西的事宜都要免除。这样一来,蜀地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他们日益富裕。川中百余年未遭战争破坏,这全都是由于我的努力。
成祖即位后,他曾多次光临我的住所,并赐予我更多土地和财产。在这期间,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试图篡夺政权,其中包括我的堂兄弟谷王橞。他企图暗算我,但最终失败了,因为他的计划暴露无遗。在永乐十四年的某个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而当这个消息传达给皇帝的时候,他回应说:“你这样的行为,就像古代周公平息内部纷争一样。”最后,他让我回到宫中,并给我大量金银、丝绸和彩色织物作为奖赏。一生之中,最终在1423年的某个时候,即使身处盛宠之中,也难逃早逝之苦,只能留下谥号献王,以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