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活了141岁,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剿四川与帝位之争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以“黄虎”著称,是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并称大西政权建立者。出身贫苦家庭,小生意后投军,因事被革职,流落乡间。崇祯年间,他组织起义,在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
在崇祯十六年克武昌,称大西王次年建大西于成都,即帝位,大顺元年(1645)至二年的统治期间,他多有奇闻异事,如屠蜀、江中沉宝等传说。此时期亦遭封建统治阶级诬蔑为“杀人狂”、“杀人魔王”,其影响尤深于四川地区。
2015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确认为历史记载中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并鉴定出了他的金封册,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一发现对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个人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物生平早年的经历:
1606年9月18日,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刘渠村。他曾读书参军,当过捕快因犯法差点被斩首,但因主将陈洪范的求情得以免死。之后他流落乡间,一度加入王嘉胤的队伍,最终成为十三家农民军首领之一。
反明起义:
1630年代,由于灾荒和官府腐败,加上财政困难,陕北爆发了严重的农民起义。最初由王嘉胤、王自用等人领导,然后扩展到其他地区,如宜川、安塞、高迎祥、洛川等地。在这场动乱中,李自成也参与了一些战斗,最终成为闯王高迎祥的一部分成员之一。
崇祯六至八年的混战中,张献忠先后攻陷夔州、太平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手下白杆兵威名震慑他逃走,再次回师入蜀,被秦良玉击败退走湖广。在崇祯九年的会盟会议后,他转战河南,与高迎祥合力打破官军围剿计划,最终攻克凤阳,将胜利品分给百姓,并砍光皇陵松柏及拆除周围建筑物。此举震惊朝廷,使崇祯帝亲穿丧服哭泣,并撤销几十个官员职务,但仍未能阻止农民军继续推进。
暂受招抚:
1637年杨嗣昌策划“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导致各路农民军连遭挫折。当时李自成在陕西遭失败,而刘国能归顺朝廷,都给予张献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受到伤害并且失去部队支持后的他接受了熊文灿的招抚,不接受改编或调遣,只保留独立性。他在谷城休整期间训练士卒,并准备待机东山再起。
再举义旗:
1639年五月,在谷城重举义旗不久即打败守备谷城官军并夺取库存资源。此时罗汝才和马守应部也响应加入。而当时隐伏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新组织力量进入河南。这标志着又一次中原的大规模農民起義开始燃烧起来。然而,这一行动最终促使熊文灿被撤职并处罚,而左良玉则降敌随从立。不久前,也就是1644 年 张献忠建立 大西政权,同时称帝。但是在清朝入侵中国之前不久,即 1646 年 12 月 在抗击清軍時傷重逝世於四川省眉縣境內的一个地方名叫凤凰山的地方。当代史学界对于他的形象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残暴无道的人,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标签: 古代的韩国是现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 明朝简单介绍 、 代史中国地方 、 土木堡之战蜡像 、 宋朝历史文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