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源自中国大明历史的文化宝藏(图)
近年来,“文玩”一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繁出现,但到底什么是文玩?哪些艺术品属于文玩?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有的网上售物竟把核桃、手串之类的民俗玩物也冠名为文玩,这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文玩”指的是人们欣赏、喜欢把玩的书画文具艺术品。它应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专用性,即必须是书画时用的专门工具;实用性,即必须有真正使用功能;艺术性,即具有让人欣赏和诱人把玩的魅力。
根据这些定义和特征,我认为,一切不具备书写功能或仅作为工具使用而非美观带来的愉悦感的物品,不应该被称作文 玩;缺乏独特美学价值,只能被视为日常用品的小巧工艺品,也并不算得上是真正在乎“文”的作品;那些只因其设计精美或者与某个历史人物有关,而被誉为“佳作”的物件,并不能全盘接受,因为只有真正融合了文学与技术之美,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底蕴”。最后,那些简单无聊且缺乏深度的情感表达或纯粹为了商业目的制造出来的小商品,更是不值一提。
从毛笔到《四宝》,从砚石到墨水,来自于古代至今,这一切都汇聚成了一系列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书法作品。在《明史》中记载,有40多种不同的这种作品,其中包括毛笔、墨水、纸张、砚台等,以及各种装饰它们的大理石器皿。而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从选择材料到设计造型,再到最终完成,都需要极高的心智水平和审美追求。就如同宋代汝窑三足洗一样,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对生活本身最高形式追求的一次证明。而制作这些作品的人们,他们对于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着特别敏锐的情感洞察力,他们将自己的情感浓缩在一支笔、一块砚台之间,让后世能够通过这些微小的事物去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是所有这一切所共同传递出的东西。这份传统,不仅是一个时代留下的遗产,也是一个时代精神永恒存在的手迹。不管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手稿,它们总会以一种神秘而又强烈的情怀回应我们,用它们温柔却坚定地诉说着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声音。
标签: 中国历代首都一览表图片 、 中国历代 一览 、 为何说嘉庆是最后一位 、 刘伯温真实死因 、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朝代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