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末年,左良玉以八十万大军之势,却选择不出兵救援,这一谜团至今仍旧难解。明朝历史地图上,左良玉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但他却未能起到关键作用。他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因为个人恩怨与崇祯皇帝,或是他有着自己的人生计划?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在这个紧要关头,只要有勇敢的将领前来勤王,那么明朝或许能够重获新生。但直到李自成踏入彰义门,崇祯也未能收到左良玉发兵的消息。这位辜负了崇祯的大将,是谁呢?正是“逃跑将军”左良玉。
从小失去父母,由叔叔抚养长大的左良玉,因读书少而早早当兵。在孙承宗督师辽东时,他响应号召前往抗金,并因勇猛仗义迅速升迁。后被降职,但随侯恂推荐,再次官复原职,在辽东平步青云。
崇祯五年,当农民起义进入河南时,左良玉被派清剿。他与邓玘、曹文诏等人多次作战,最终打退农民军。此时,他势力开始壮大,而曹文诏、邓玘等人的牺牲使他更加独立,不受朝廷指挥。
然而,即便如此,在武昌与张献忠打了一场胜仗后,他才真正形成割据势力。当崇祯再次求助于孙传庭时,他已成为唯一希望。而且,当时他的部队实力强大,被誉为百万雄师。
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何没有出兵?首先,是私欲超过国家利益。他认为手下的士兵都是自己辛苦招来的,如果拼光了,将失去话语权。而其次,他被李自成打怕了,上一次与之交战留下阴影。而最终,则是不信任朝廷。他曾向楚王求助,但得到帮助不足以支持战争,因此担心勤王会遭遇同样的困境,只能走死路一条。
标签: 明朝 排行 、 明朝是谁灭掉的 、 明朝历史大事件 、 宋朝历史好看的书 、 商朝人口最多的时候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