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明朝末年,左良玉手握八十万大军,却在国家危机最深的时候选择了沉默。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和满清的入侵威胁着整个帝国,但左良玉似乎对此视而不见。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他本人并不愿意帮助崇祯皇帝,还是他与崇祯之间有着复杂的情谊?左良玉有着怎样的经历,让他决定放任明朝灭亡,而不是出兵勤王?
公元1644年4月25日,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时,他一直等待的一个人还未到来。这位能拯救明朝、给予最后一丝希望的人选就是“逃跑将军”左良玉。
从一个贫寒家庭出生的左良玉,因为读书少,便早早地投身于战场。在老将孙承宗督师辽东时,他响应号召前往抗击金国。他的勇敢和仗义使得他迅速升迁为辽东车右营都司。但随后宁远卫发生兵变,他被罢官,只是在崇祯三年再次复官并重回辽东与后金作战中,他遇到了恩师侯恂,这份推荐让他的仕途得以平步青云。
然而,在剿灭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左良玉势力逐渐壮大,并开始拥有更多独立性的行动。当曹文诏、邓玘等名将陆续牺牲后,他拥兵自重,不受朝廷指挥。在武昌与张献忠交战后,再次收复汉阳和武昌,形成割据势力。
当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再次围攻开封时,将孙传庭释放出来,以其为救驾之选。然而孙传庭连吃败仗,最终被追杀至汝州而死。面对这一切,崇祯只能寄望于已经拥兵80万的大将——左良玉。他甚至赋予了左良玉父子世代守护武昌的承诺,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誘惑,加上之前与李自成交锋中的失败,以及对朝廷不稳定的担忧,最终导致了他的犹豫不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私欲超过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面对过往战争留下的阴影;以及对于未来可能遭遇的事态发展持怀疑态度,使得这位曾经勇猛无比的大将最终没有挺身而出,为国尽忠,而是选择了沉默,从而让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成为永恒之谜。
标签: 最受人们恨的 是谁 、 中国出过几个女 、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 唐朝电影 、 历史朝代的顺序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