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缛丽的诗风。他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有吊古或抒怀抱作寄托深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拒绝朱元璋委任户部右侍郎,被赐金放还后又因撰写《上梁文》遭株连腰斩。
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等合称吴中四杰,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他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偏执之弊。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他的部分作品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等,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这类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他的某些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酬答友人的作,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如五古《寓感》:“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险□”,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此外,他也写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极的诗,但未能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他的艺术特色包括崇尚写实细致入微,如“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未苦莫嗟吁”;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些只有数句的小诗更具有民歌风味如“红妆何草草”。
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但《书博鸡者事》塑造了一位敢同豪绅斗争义勇少年形象语言凝炼情节动人。他著作较多,其中5集2000余首现在通行的是《四部丛刊》中的《高太史大全集》,另有词集文集中刻于世。而最终因为触犯朱元璋被腰斩,并据说被拦腰截断后用手蘸自己的血连写三个惨字,这事件对朱元璋造成了噩梦,最终导致其早逝。
标签: 明土木堡之变真相死亡多少 、 明朝历代 排序 、 哪个朝代的历史最值得研究 、 为什么明朝赐姓郑 、 中国历史起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