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将长城终点定在嘉峪关?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番,一起来看看吧!西域自汉代以来,便是人们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面止于玉门、阳关而与汉接壤,西面则以葱岭为界。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中国新疆轮台县东南)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颁行朝廷号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管理模式及其相关政策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效仿的范例。
然而,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清朝彻底降服准噶尔汗国,大约持续了九百多年,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一次中原王朝踏足过这些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明朝军事重心所在。在明朝建立后,由于退居漠北的蒙古势力依然是明 朝最大的威胁,所以为了对付时刻虎视眈眈的敌人,大明根本无暇顾及 西域;因此,对待西域诸国采取的是以安抚为主、管制为辅的手段。
其次,是收敛性的治边思想。大明王朝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政权,因此为了维持庞杂官僚集团,它往往采取向内紧缩的政策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内部问题。而朱元璋给后世子孙们留下的祖训是:“四方诸国和部族,都偏居在一隅之地,与我国隔着崇山峻岭和汪洋大海。”从这份祖训中可知,大明帝国制定的对外政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即使是在永乐时期,以积极进取著称的大帝朱棣,也没有对其他地方进行开拓,只是在必要时保护内地免受袭扰。
再者,还有缺乏正确的西域观。大久以来,无论士绅还是百姓,都缺乏一个正确的地理认识,对于生活在中原膏腴之地的人们来说,他们关于 西域的情感往往停留在“戈壁千里”、“凄凉荒芜”、“民风彪悍”等刻板印象上,而这种片面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整个 西域区域态度。
最后,还有文化差异存在。大 明帝国信奉儒家思想,而 西 域文化则更倾向于游牧文化,这两者的巨大差异使得信仰儒家的官民对于 西 域文化产生了抵触,因而未曾染指这些地区。此外,由于经济文化差异也加剧了这一心理障碍,使得官方以及普通百姓都认为经营这个区域是不值得也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将长城终点定位于嘉峪关,并没有进一步扩展到更多地域。
标签: 明朝 有几个 、 明朝伊王世系 、 中国历史为什么只承认宋朝 、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大全 、 明朝历代 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