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中国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罗贯中的父亲是一位丝绸商人,在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开始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的一个。
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后,他因母亲病故而辍学随父亲到苏州、杭州等地做生意。在父亲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这段时间里,他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因此留在这里不愿离开远去。
有志图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他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为宾客。他建议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但最终张士诚被俘虏降于元朝。降元后,张士诚再次称王,但未能实现梦想。此时的人物都离去了,只有罗贰中留下。他失去了信心,并返回太原老家。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大约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当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成熟的看法,一切具备创作《三国演义》所需条件。在完成《三国演义》之后,他决定加工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并继续创作其他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发愤著书
虽然曾参与过群雄并起,但天下大乱使得他不得不淡出江湖。他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但最后,这只是一种选择,因为现实无情,最终他放弃了读书人的步入官场机会,而投身文艺事业。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以及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艺传》、《粉妆楼》(此外还有一些失传或未确证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一定的文学特点,如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向个人独创发展;从国家大事转向日常生活;描写从英雄怪杰转向寻常百姓;塑造典型以突出性格为主,同时注重个性刻画;情节结构线性的流动变成了网状交叉等等,这些都反映出了中国小说的发展趋势和艺术水平提升。
标签: 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列表 、 明朝的孙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 历史朝代电视 、 清朝十二位 的排名 、 明朝强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