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保卫战,亦称北京保卫战,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的一场战争。在这次战斗中,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的领导下,成功抵抗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率领的攻打北京的大军,并将其击退。
背景及起因
瓦剌是当时漠北蒙古三部之一。明初,脱欢统治瓦剌。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其子也先继父位,自称淮王。也先即位后,以武力统一蒙古各部,最终对明朝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统十四年(1449年)初,也先遣使2000人向明朝贡马,诈称3000以冒领明廷赏物。 明廷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削减了马价。这激怒了瓦剌首领,他决定发动进攻。当时太监王振专权,他怂恿皇帝朱祁镇率五十万大军亲征。但王振不敢冒进,便令大军撤退,当他们途径土木堡时,被瓦剌大军包围,全军覆没。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也先乘胜继续南攻,试图攻占明都城京师,但被于谦等人的坚决抵抗所阻。于谦认为:“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主张到背城立寨、正面迎敌。他提出了一个计划,即分遣诸将帅兵二十二万,将士皆受其节制,在九门布阵,然后悉闭诸城门,这个计划最终得到了实施。
十月十一日,也先带着英宗来到德胜门外,当日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与瓦剌军交战,不幸失败。此后两路清道夫的策略开始展开,他们绕小路越过山岭,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和紫荆关,而从集宁经由白羊口方向直取紫荆关和德胜门。在这个关键时刻,由于应急备用火药不足,使得神机营未能发射火炮,因此导致战斗失利。
随后,一系列混乱和失败接踵而至,但最终由于民众掷砖投石等民间力量的支援,以及其他援兵赶到的帮助,大破瓦剄軍队,最终迫使它退出塞外,这一系列事件被历史学家们记录为“京师保卫战”。
结论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牺牲,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文化传播者的胜利告结束。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气与智慧,而且显示了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性,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团结并取得成功的宝贵教训。如果你对这些历史事件感兴趣,可以通过免费听《明朝那些事儿》了解更多细节,让我们的故事成为你的灵感源泉!
标签: 怎样评价朱元璋和朱棣 、 中国历代 列表名单 、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 明朝是谁灭掉的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