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朝代,纷争不息,就如同明末的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东林党争,是江南士大夫集团与全国其他朋党集团之间的较量。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妖书案、明末三案、京察之争中,都可以看出东林党争的影子。
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这里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但遭到了朝臣和宦官的强烈反对。同时期出现了浙江宁波人的沈一贯领导的浙党,以及湖北官应震和吴亮嗣主导的楚party,以山东亓诗教为代表的是齐party,还有地缘关系结成的宣party和昆party,这些合称“齐楚浙party”,与东林party相互攻击,就是所谓“东林党争”。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斗争影响深远,《王学质疑》提到:“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party;朋-party始于讲学。”夏允彝《幸存录》说:“自万历以前,无有-party名,以四明(沈一贯)为相,以才自许,不为人下,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高攀龙孙丕扬邹元标星之流蹇谔自负,每相持附四明者言路亦有人。而宪成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趋此即是白始也。”
1611年,由吏部尚书孙丕扬主持辛亥京察,此时朝廷内外派系激烈,对抗愈演愈烈,《资治通鉴三编发明》记载:“楚宗事至是几十年矣,而廷臣犹以世卿右王之故相继论劾借端攻击报复寻后叶向高先后上疏百余次力陈今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只存其二陛下万事不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1620年的移宫案中杨涟左光斗等重新启用星、高攀龙等人。1623年的京察又逐齐楚浙Party,将勇者胜耳。
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导致国家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这段历史就像是一幅生动的地图,让我们回望往昔,看见那些曾经热血沸腾的人们,他们为了权力利益而互相残杀,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一条条血痕。在这场政治风云变幻的大戏中,每个角色都扮演着自己的一角,用尽全身心去拼搏,却最终只能看着整个帝国崩溃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