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关于明朝是否为大一统王朝的争议不断,人们对其北伐成败和历史地位持有不同的看法。谭其骧版本的历史观点认为,明朝并非大一统政权,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本文将探讨明朝时期中国的局势,并分析其北部、西部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看明朝时期中国北部的情况。在1368年,朱元璋成功驱逐了蒙古统治者,从而建立了明王朝。不过,在这一时期,北元政权依然存在,其领袖逃到塞北并迁都滦京。此后,瓦剌成为继承了北元遗址的一股强大的草原民族力量,其势力范围东至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抵大漠,为中国古代最终的一股强大势力之一。1439年瓦剌在土木堡事件中俘虏了明英宗,但随后被于谦击退。土木堡事变之后,明朝修建了一长城近200万里,以防御蒙古高原。
接着,我们再看看当时的西部情况。在察合台汗国位于新疆地区,该汗国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创建,最盛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及阿母河,以阿尔泰山至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为界。1406年 明设置哈密卫,但后来因吐鲁蕃攻占而失守。1513年 明放弃新疆东部,将军队撤回嘉峪关。这表明尽管有所控制,但实际上未能实现对新疆全境的大规模统治。
此外,对乌斯藏(今青藏高原)的态度也体现出分离主义:虽然没有直接统治,却允许乌斯藏保持独立,这一点在官方文件中也有所反映。而且,有15个国家被列为“不征之国”,包括今天的地球上的许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这显示出那段时间内不同国家间相互尊重和避免冲突的情景。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根据史料记载,以及当时社会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即便是在朱元璋时代,他并不完全拥有对整个中华大陆的控制力。他只是其中一个地方割据者,与其他封建割据如蒙古、高丽、日本、新疆等各自独立存在。而清帝国则是第一個真正統一中國的大帝國,使得從努爾哈赤到乾隆這六位皇帝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對於當時世界範圍內所有地區包括遠東、中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進行統一,並確立為一個獨特的大型多民族國家體系。但即使如此,這種理解仍然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这种视角忽略了前面的南宋丢失都城后的正统问题,也忽视了历代王朝对于“天下的”概念上的认知差异,不同时代对于“汉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因此难以简单划定什么时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的问题。如果按照传统史观,则从盘踞东北、大破蒙古、高丽及征服满洲,只要有一方还未臣服,那么就不能说某个时代是完全达到“天下”之辉煌状态。此外,还需要考虑当时各地域文化背景及其政治实力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粗暴地通过军事征服就能实现政治意义上的整合和归属感提升,所以评价一个帝国是否达到了真正的大一统阶段,是非常复杂且需要深入考量各种因素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