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变化的表现中明朝如何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宋代社会变化的表现中,明朝如何坚持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是一个颇为奇怪的问题,因为和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拉拢外藩的一种重要手段。从汉朝昭君出塞到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那么,为什么明朝偏偏不同呢?

首先,在朱元璋的早期,明朝的使命就是与元朝对抗,是你死我活的对立,所以自然不会谈论和亲。

其次,在朱元璋后期甚至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明朝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对北方也就打个劫还行。这一边倒的优势,让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和亲。

再者,更关键的是人们的心理状态,一种“和亲辱国”的意识开始逐渐形成。这种意识在之前并不深入,但到了宋代尤其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人们,将婚姻视作国家体面的事情,因此认为跟胡人结婚是一种辱及国体的事情。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公主的地位低下,他们大多数嫁给了钱而不是权力,这样的女子即便被要求嫁出去,也没有多少吸引力。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最看重的是经济利益,而非政治联姻。

最终,最根本的问题可能是道德绑架。在朱元璋、朱棣之后,不同皇帝都因为这点难以开口,即使想提出某些妥协措施,也会遭遇满堂反对,上纲上线批评无比。因此,无论是在试图迁都还是进行谈判时,都无法获得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并未发生更大的外交事件或战争,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这个问题其实更多地反映了一种心理状态:对于国家尊严的极端保护,以及对于道德规范的过度强调,使得任何形式的手段都显得不可取,从而导致了这样的僵化政策。此外,这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政治环境中的紧张气氛以及复杂关系网络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