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阅了《明太祖实录》,书中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下达了一系列旨意。首先,他命令南京官员在空闲地段建设260间瓦房,以便为没有固定居住的地方的南京市民提供庇护。紧接着,他又对上海的官员发出指令,要求他们修复宋朝遗留下的居养院,为无家可归的上海居民提供安置。这两项措施实施后,不久于当年年底,朱元璋进一步颁布了新的圣旨:“要让全国各郡县调查贫困户,无家可归者每月都能获得衣食;无屋可依者,则给予住所。”(《明太祖实录》卷93)这意味着即使是最基本的人生需求——吃、穿和住,也将由国家来保障。而且,这些政策要求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
北宋时期,在首都开封设立了四个“福田院”,每个院子里有数百间房间,用来接纳逃荒到京城的流民、赤贫破家的市民以及无人照顾的老人,他们可以免费居住,并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日三餐。到了南宋时期,这些福田院消失了,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明确分工和周到的服务设施,如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其中安济坊专门负责慈善医疗,而漏泽园则负责处理无人认领尸体的问题,居养院则致力于为遭灾失去家园的人们提供临时避难所,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南宋中叶。
在所有朝代中,最注重住房保障甚至有些理想主义色彩的是明朝初年的统治者朱元璋。他作为一个出身小农并亲身体验过苦难的人,对于穷人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理解,因此他成为皇帝后,就坚定地要求手下的官员必须确保全国上下所有没饭吃的人都能填饱肚子,同时所有没房子的也能找到自己的栖息之所。
我读过《明太祖实录》,这套书第92卷详细记载了这一过程:洪武七年的农历八月,朱元璋曾经向南京地方官员发出了命令,让他们选出一个空闲的地方盖起260间瓦房,以此供给那些没有固定的住宅地点的南京居民。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又向华亭(当时称作上海)的官方人员发出了一道类似的指示,让他们对那些由北宋留存下来的大型公共宿舍进行修缮,并允许这些改造后的公共宿舍被需要这样的帮助的上海居民使用。这两个决定一旦发布就很快得到了执行,使得朱元璋感到非常满意,并认为试点成功。在那一年末的时候,又有一次他的圣谕传遍整个帝国:“要让天下的郡县去找寻那些穷困潦倒或无告者的人民,每个月应该给他们一些衣物和食物;对于那些无法自立或失去了家庭支持的人们,要给予它们房屋。”(《明太祖实录》卷95)简而言之,无论是在饮食方面还是在衣服上还是在房屋上,只要你是处境艰难,那么国家都会伸出援手帮助你解决问题。而且这个政策不仅限于特定的地区,它必须被广泛实施到整个帝国各地。不过中央政府中的某些高级官员觉得这项任务似乎是不可能完成,因为它涉及到几乎整个国家。但是朱元璋坚持说:“你们作为辅佐我的宰相,你们应当了解我的心情,我绝不能忍心看到我的百姓因为缺乏必需品而挣扎。”
尽管如此,由于其理念上的追求,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像这样主动推动全域性的救助措施以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一个皇帝——至少不是直至现代历史发展至今为止。此外,从其他王朝的情况看,一位真正关心普通百姓命运并努力减轻其痛苦与负担的心怀仁爱之君,是少数极少见的事例。
标签: 元朝的历史特点 、 宋朝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1500年的空白期 、 中国历史所有朝代 、 靖康之耻皇后行牵羊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