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画家徐枋生平简介及其死因探究从历史变迁到自然的寂静

我,徐枋,是一位明末清初的画家。我的父亲,徐汧,在明朝担任少詹事。我出生于江苏苏州,这里是我根深蒂固的地方。字号分别是昭法、俟斋和秦余山人。在1522年,我踏入了这个世界,而在1694年,我离开了它。

十六岁那年,我按照父亲的吩咐,跟随朱集璜学习。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那时正是崇祯十五年的中举人考试。我顺利通过,并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见证了明朝覆灭。那一年,我的父亲为了殉国而去世。

当那个时候来临时,我也想跟随他,但我的父亲阻止了我。他说:“如果我不能死,那么至少要过普通人的生活。”后来,他没有让我参加仕途,而是让我隐居于乡野之间。我从不踏足城市,只是在山林间徘徊。

人们称呼我、宣城沈寿民和嘉兴巢鸣盛为“海内三遗民”。隐居之后,我更加专注于读书学习,也因此在书法绘画上有所成就。在一次寄送灵芝给王士祯的事情上,我们还有一段美好的交流。

虽然与外界有所联系,但我始终保持距离。当时的汤斌巡抚江南,他听说我的住处后,没有带随从独自一人前来拜访。但是我依然避开他,他在等待的地方诵读白驹之诗,最终无奈离去。

我的书画作品闻名遐迩,一次川湖总督蔡毓荣写信求画并带着重金。然而,即便回了一封信,将金钱一起退回,不曾为他作画。而我还说:“你像是殷荆州的人类,而像长康这般安逸的生活对我来说实在难以忍受。”

作为一个文人,对耕种或官职都不是我的兴趣,所以尽管贫困至极,我仍旧坚持自己的气节。在饥寒交迫中失去了二儿一女,他们先行一步离去了。而自己呢?常常只能吃得勉强,有时甚至连苎衣都难以入口。不幸中的大病,使得三十七岁的时候几乎丧命,但郑三山先生施救,让生命重新延续。不过不久,又卷入“逋赋”案件,被迫四处躲藏,无定所,每天只剩下屋顶供养——这样的日子岌岌可危!

即使生活如此艰苦,我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当时,有一头驴成为朋友,它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每次需要换新的必需品,就放在驴背上的篮子里。驴儿走到城门外才停下来,不再向前夺取一步。这让周围的人惊叹:“高士之驴已经来了!”然后大家争相观看书画,从篮子里取出必要物品装满车,再让驴儿返回家中习以为常。

直到生命最后关头,在临死之前,还坚持己见告诉宋中丞,如果死亡发生,请不要接受他的赙礼。而当徐枋真的去世后,宋荦果真如约送上了棺材,但是家人拒绝接受,因为我们家的经济状况本就贫寒。此刻,更无力承担葬礼费用,因此大家凑合起来,为其办理完毕后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