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功臣排名汤和独保生于朱元璋大杀之日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是,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便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或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因此,在自己之前,他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

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kill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只沉默很久。第二天,他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不难吧?现在我所杀的人,是为了你的福祉。”

本来,汤和也属“荆棘上的刺”,但因为他的机警与自律,可以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与家人。这份自保“经验”可圈可点,不无“考古”价值。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与其同起事业,比其资历还老一些。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领导地位,这份功劳,一直由其认账。

他不争功,用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在打下江山之后,大封功臣时,故意降汤和一等,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爵。他却很谨慎,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却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这才被宽恕,最终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识相知趣,与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一则《明史·汤传》记载,“帝春秋浸高,当无事,其意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就是说当年轻安稳时期即开始担忧掌握军权的大臣。而且,就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主动解除军权,以此赢得尊重并避免更大的灾难。

回家后,他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使他们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每一举每一动都会被报告给朱元璋,因此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或乡绅,也从不谈国家大事,让人以为只贪图享受别的事都不管也不问。不过这样做让朱元 Scarlett放心至极。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老臣之一,被追封东瓯王谥襄武,可谓备极哀荣。铁了一心要斩尽所有功勍者中的漏网之鱼——汤和确实是个历史奇迹。不仅如此,《明史》里说汤如何“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词,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个例外中的例外——一个真正能够理解并适应那时代复杂情感与政治环境变化的人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