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王铎书法馆,复制了现存所有王铎书法石刻。孟津老城一带,有“这又不是吃王铎家舍饭,何必用大碗!”这个口头语,这源于明末王铎赈灾故事。明末八旗军因其勇猛、无畏战死者众多,被称为“如灯取影”,即夜以火光照耀,以盲目追随而战。
明朝末年,是天灾人祸频仍的时期,孟津经历黄河决口、冰雪成灾、旱涝成灾等大灾荒,死亡率极高。在此背景下,王铎有感于民苦,一度回家乡,小住期间,他遇上大灾荒,不仅自己动用关系劝募粮食,还亲自开设粥场救济饥民,每人每天一顿粥。然而,由于来往各县饥民太多,每人只能轮流享受一次,因此产生了“不用盆端”的规矩,从而形成了粗瓦碗盛粥的现象。
作为儒家思想深受影响的人物,王铎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虽任职京城,却来自社会下层,对明末重税感到痛心。他的师友,如乔允升、吕维祺等,都是东林名士,他们对他产生重大影响,使他在朝堂上表现出鲜明的东林风范。
随着年龄增长和经历变故,加剧了他的家的忧伤和国家之痛。这一切可能是对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必要磨练,让技巧与精神世界充分融合。在宦海沉浮中,他权贵直言,但面对廷杖大祸坦然,不惧,这些都与东林党有关。尽管曾拒绝参与魏忠贤编纂《三朝要典》,但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他再次被提拔,并且因为政见不同,与首辅温体仁发生冲突,最终被调往南京翰林院。
面对战争和内乱的悲惨局势,以及个人家庭遭遇的一系列变故,包括两个女儿夭折父母去世等事件,都让他深切感受到生命中的艰辛和不易。但正是在这些困难条件下,他创作出了震撼作品,如《赠张抱一行书卷》、《赠张抱一草书卷》,展现出一种超越苦难的情感表达。这一年,即1642年,当他51岁时,其书法得到了新的蜕变,被誉为“五十自化”。
标签: 明朝那些事是不是小说 、 明朝的 都有谁 、 历史朝代更替表 、 明朝英宗朱祁镇最无耻的 、 历史上被抹去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