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登基后大杀功臣,几乎将所有与他共勉天下的老朋友斩尽杀绝。惟独信国公汤和幸免于难,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君主都有伴君如伴虎的命运,而明代尤为显著。猜忌刻薄的朱元璋不仅对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抱有疑虑,还担心死后可能会出现像陈桥兵变那样的危机,因此在自己前世,想方设法清除那些旧臣,以确保江山稳固。
朱元璋的大杀功臣行动源于对太子的无辜与自身性格偏软的担忧。在一次进谏时,太子朱标指出:“陛下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然而,这并未阻止朱元璋继续其所谓“为子孙福”的行为。他用一根荆棘比喻,将刺毛磨去,让太子捡起,然后解释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不是好吗?我所杀的人都是将来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汤和本身也曾被列入必杀之列,但由于他的机警自律以及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最终能够幸存下来。他早年与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还要资历更长。但是,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地位领导,使他获得了重要地位,并因此受到皇帝青睐。
汤和没有争取更多荣耀,只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当其他同等条件的人被封为公爵时,他却只被降级封侯,但仍保持谨慎,从不发牢骚或怨天尤人。这份恭顺让他得以迅速回归正途,被宽恕并最终升迁至信国公爵位。
汤和识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此来保护自己。当宣德年间天下无事,民安生业而王朝高兴的时候,随着年龄增长,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产生怀疑。汤和提前主动请求解除军权,并表示愿意回到故乡居住,为容棺之墟等待骨灰归隐。此举深受皇帝喜爱,即便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他还是第一个这样做。
生活中的汤和低调行事,没有因为功成名就而自满。他知道,无论如何都会有人监视他的每一步,因此总是过着悠闲乐观、含饴弄孙、游山玩水、善待乡邻生活模式,让人以为他只关注享受,不涉及国家大事。在这样的方式下,他终于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高龄逝世,被追封东瓯王,其死后又加谥号襄武,可见其晚年的哀荣备至。
尽管如此,有史料记载称“沉敏多智数”,即使面对这样的奇迹,我们依然难以置信地看到这个历史上的漏网之鱼——汤和。
标签: 朝代的先后顺序顺口溜 、 中国的各个朝代时间 、 明朝16帝个个是奇葩 、 明朝宣德 、 土木堡之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