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带领的几十万明军,与瓦剌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最终导致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登基。很多人都关心朱祁镇被俘之后的事情,但是,当时明朝也有几十万的大军,为何会被瓦剌几万骑兵打败,甚至连皇帝都被俘虏了?明军被击败的最重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朱祁镇,还是明军本身?还是在瓦剌的身上?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揭秘吧。
土木之变,也称土木之战、土木堡之变(今河北怀来土木镇),是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7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集合鞑靼、兀良哈等部,分四路大举进攻大明。也先所率骑兵进攻大同,大同的明军参将吴浩战死在猫儿庄。大同前线败报频传宫廷,当时年轻气盛的 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蛊惑和挟持下,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而后在土木堡惨败,被俘。
场面上看似完胜,但实则不然,这次失利对整个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战争虽然只持续了短暂时间,但却让一个强大的帝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中。那么,我们为什么说这次失败如此严重呢?
首先是防务工作不实。在洪武时期,由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做好边境防务工作,因此形成了内外呼应的大型防御体系。但随着时间推移,从永乐开始到正统时期,对蒙古多以安抚为主,使得边境防御日渐薄弱,不仅没有加强,还进行了一系列减少边疆力量和撤离关键要塞点的情况。这使得国界变得脆弱,而如果再遇到像这个时候这样一次重大侵袭,那么结果就会非常严重。
其次是战争准备不足。当年的成祖北征,其后勤保障:
调用武刚车3万辆运粮20万石,每10天行程存一批粮,以备回返时食用,
发山东、山西、河南及凤阳、淮安、徐州民十五万运粮赴宣府。
而这次仓促出兵造成的是“未十日,兵士已乏粮矣”。缺乏充分准备导致补给跟不上,再加上火药和用水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战斗力。而且由于选将用人失误,没有真正了解情况的人物掌握实际指挥权,这进一步加剧了危机感,并且由于久疏练习,无论是士气低落还是指挥无效,都极其容易引发失败。
最后作战指挥也不当。一方面是不顾文武臣劝告,却由宦官王振节制;另一方面,更是在回师途中错误地选择返回路线,让自己走向敌人的包围圈里,同时露营位置又不是最佳选择,加上断水断粮,更增加了溃散逃跑的情绪。此外,一些忠诚守护者的建议如郭登提出的沿东南向行走避开敌人包围方案,却遭到了忽视,最终导致一切预测均未能实现,最终成为历史上的悲剧之一。
总结来说,本次失利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缺乏有效的地缘政治策略、高层决策中的错误以及作战指挥能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有数十万名精锐士兵,也难以抵抗对方迅猛攻击,最终导致皇帝与大量精锐队伍同时覆灭。这场灾难性的事件对于一个曾经强大的帝国来说是一个沉痛教训,它标志着从前景光鲜向后退缩的一转折点,是对所有参与者乃至全体人民的一个警示。
标签: 明代奇案 、 朱元璋为什么不敢废马皇后 、 明朝 时间 、 后汉之后是什么朝代 、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