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12小时后生效,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战争是流血的,是不流血的战争”,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停战谈判。
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一方,美国为首的“联合”为另一方,为停止作战双方的敌对行动和一切武装冲突、结束战争而举行的谈判。1951年7月10日开始,1953年7月27日结束。
1950年6月25日,内战爆发。美国立即派兵侵略,并令第7舰队侵入海峡,侵占中国领土,接着又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联合”,扩大战争,进而越过“三八线”,直逼朝中边境。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入朝,与人民军并肩作战,至1951年6月初,把“联合”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美国和南(韩国)在军事上遭重创,武力取胜无望的情况下,表示愿进行停战谈判。鉴于美国有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6月23日,苏联驻代表R.A.马立克正式建议交战双方谈判停火与休战,把军队撤离“三八线”作为解决武装冲突的第一步。
25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30日,“联合”总司令M.B.李奇微声明愿意举行谈判,并建议在元山港的丹麦伤兵船上举行。7月1日,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复电,建议以开城为谈判地点。7月8日,双方联络官商定了谈判日期和双方代表团各由5名代表组成。朝中方面组成的代表团,由人民军南日大将为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表为邓华将军(1951年10月23日和1953年4月26日,由边章五将军和丁国钰将军相继接替)和解方将军(1953年4月26日由柴成文将军接替),人民军的代表为李相朝将军和张平山将军。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受命率领的谈判工作组,协助谈判工作。“联合”代表团由美国海军中将T.乔埃为首席代表(1952年5月,由美国陆军少将海立胜即W.哈里逊接替)。
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来凤庄正式开始(10月25日起改在板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