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炖牛肉的传说

久负盛名的腌菜炖牛肉是怎样产生的呢?相传,这和明朝建国帝王朱元璋有关。 元朝末年,龙门村有个名叫孙柏根的人养了两端黄牛,靠农忙时节为别人种田来养家糊口。这年初冬,孙柏根的一头黄牛不小心跌入路坎,一只脚跌断了,就是将其医好也无法再用来种田。孙柏根只好请屠夫连夜将它宰杀,希望第二天卖了牛肉,换点银两,再买一头小黄牛,养大后种田。 第二天一大早,孙柏根将牛肉挑到街上闹市口,方才摆开牛肉摊,就瞥见孙阿四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往这边走来。这个孙阿四是个远近有名的恶棍,一贯横行蛮横,干些欺诈勒索之事。平时,人们见到他,恰似赶上瘟神,老远就躲开了。此时,孙阿四刚死了父亲,为办丧事,他亲自带着几个弟兄来买菜,名义上是买,实际上是抢。小贩们见他来了,拎起篮子就躲得远远的。可孙柏根刚摊开牛肉,想收拢也来不及了。 这伙人气魄汹汹地来到了牛肉摊前,孙阿四问:“这牛肉卖吗?” 孙柏根胆怯地址点头说:“卖。” 孙阿四脸一横,手一挥,对那班弟兄说:“全部挑走。” 孙柏根急忙拦住他们说:“斤两还没称,价格还没讲,怎么说挑去就能挑去呢?” 孙阿四阴下脸说:“你说几许斤就几许斤,几许钱就几许钱。” 当孙柏根要他付银子时,孙阿四大喝一声:“丧事办妥后再来算账。” 这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不知道孙柏根哪来的勇气,他忽然跳到牛肉摊前,拦住不放。孙阿四怒目圆睁,立即踹了孙柏根一脚,把他踢倒在地。那些狐朋狗友立即把牛肉往带来的篮子里装,连牛下水也不剩下。孙柏根好不轻易挣扎着站了起来,他看了看案板上那所剩无几的几块碎牛肉,仇恨地叹了一口吻,无可奈何,只得收摊。 孙柏根没精打采地回到家中,一想明天阿舅有事要来,为了接待客人,连这仅剩的碎牛肉也舍不得吃。 半夜,孙柏根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扣门声,这么晚了,还会有什么事?他迷惑地开了门,门口站着一位身段魁梧,但衣衫不整的生疏人,被冻得瑟瑟发抖,见孙柏根开了门,忙说:“赶路迟了,看到这里还亮着灯光,想来投宿。” 孙柏根淳朴善良,看他饥寒交迫的样子,于心不忍,就赶快让他进屋,又招呼老婆做饭。 孙柏根的老婆叫孙贤娣,心灵手巧,智慧贤惠。听到老公招呼,她赶忙去生火做饭,可家里没剩什么菜,这么晚了,去哪里弄呢?突然,她想起那点碎牛肉,明天接待哥哥只能另想措施了。孙贤娣麻利地址燃小风炉的木炭,拉扯风箱把炭炉吹旺,用陶罐炖起牛肉来。可这点牛肉实在太少了,她见厨房另有半棵腌白菜,就切碎放了进去。风炉上的木炭,一开始很旺,待陶罐里水烧开后,孙贤娣改用文火慢慢地炖牛肉,牛肉的香味逐渐弥漫了整个房子。又炖了快要半个时辰,孙贤娣才把牛肉盛出来,端给客人吃。那人狼吞虎咽,边吃边连声称赞。 这人即是朱元璋,他起兵造**,兵败失利后被元兵追赶,带着一帮手下南逃。元兵日夜紧追朱元璋,他的手下为庇护他,一路与元兵拼杀,一个个死的死,失散的失散,到后来,只剩下他一人。他沿着富春江南岸而上,到中埠村后又转到龙门,在孙柏根家住宿了一夜,第二天蒙蒙亮,就往龙门山去了。 脱离富阳后,朱元璋东山再起,两年后终于赶走了蒙古人,自己做了帝王。他虽尝尽了山珍海味,却一直对龙门的腌菜炖牛肉历历在目。朱元璋曾让御厨烧过多次,但总以为味道不如在龙门农家吃的腌菜炖牛肉鲜美香醇。御厨也百试不得其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学得此菜的做法。 朱元璋为答谢孙柏根那天的用饭过夜之恩,想封他一个官做,就命钦差大臣前来龙门报答孙柏根。孙柏根一听那晚住在他家的是当今皇上,并让他去做官,又惊喜又惊慌,但他知道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不是做官的料,忙婉言回绝。钦差大臣只得拿出备带的黄金白银,进行答谢,并希望一同而来的御厨获得腌菜炖牛肉的真传。 孙贤娣是个有心人,那天晚上她见生疏客人吃后大加称赞,便默默地把那烹调方法紧记脑中,后来又增加了茴香、桂皮等调料,不停地改良做法,炖出来的牛肉愈加鲜味可口。这下,她毫无保留地把这烹调身手传给了御厨。钦差大臣要回去时,孙贤娣还特地请老公准备些龙门牛肉,让他们带上,因为只有用肉质坚固的龙门黄牛肉做出来的炖牛肉味道才更纯正。从此,这道菜的制作身手被孙氏后代一代代传承下来,作为龙门接待贵客的当家菜。 朱元璋吃了御厨新烧出来的腌菜炖牛肉,大喜过望。这今后,他不时地派人来龙门采购牛肉,也经常用腌菜炖牛肉犒劳大臣。 那个恶棍孙阿四据说此过后,吓得要命,乖乖地付给孙柏根牛肉钱,还一个劲地赔不是,再也不敢在村里横行蛮横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