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的开端。
近代报纸《申报》详细记载了武昌起义的过程和事件,共有报道涉及百余篇,部分报道内容如下:1911年10月13日《申报》在2、3、4、5版登了《武昌》、《专电》、《译电》、《留学生皆党耶》四篇文章报道辛亥的消息,第一篇《武昌》就说“余昨日方评武昌党之泄事失机,而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第二篇《专电》说“汉阳又失守,汉阳府逃失无踪”;第二天《申报》3版发表《译电》,说“武昌、汉阳、汉口均为革党占据……汉阳兵工厂及火药厂亦入革党之手”。
名家点评
陈独秀:“辛亥,已由和平的资本运动进步到的资本运动,更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制变化到资本之剧烈的开始表现……辛亥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而非民族,更非其他阶级的”。——《资产阶级的与的资产阶级》,1923年《向导》第22期
李大钊:“我人之民族运动,第一次为太平天国,唯后杂入污物,故不甚好……孙中山先生……生于民族运动之发源地,于是一洗以前之污点,卒成造成,至今民族解放运动,还正迫行不止”。——《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1925年8月《雷火》第8期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已经五十多年了……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以孙中山为首的派,坚决主张经过来实现他们所期望的宪政,也就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政。就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说,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他们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他们的领导下,终于爆发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在第一届全国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周恩来:“辛亥,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在辛亥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