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惨败被俘的事变。发生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亦称土木堡之变。 起因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瓦剌太师也先派遣二千余向明朝贡马,诈称以三千人冒领明廷赏物。司礼监王振核实使者人数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将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贡使称:“此聘礼也(供马为迎娶明朝公主聘礼),”明廷答复:“诏无许姻意(没有许婚这回事)”。原来事前也先遣使向明朝入贡,重金贿赂明朝通事官员,向明朝官员表达通婚意愿,明朝官员私下许诺,事后并未奏报明廷。也先以为通婚成功,方才以谴使贡马作为聘礼。事后也先愤怒不已,集结军队出兵进攻大同。 过程 正统十四年 (1449年) 秋七月,也先召集诸部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边境。脱脱不花以兀良哈攻辽东,阿剌知院攻宣府(今河北宣化),围赤城,又遣别骑攻甘州。七月己丑(7月30日),也先攻大同,参将吴浩战死猫儿庄。紧接着“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与瓦剌战于阳和”,全军覆灭,太监王振劝明英宗亲征。 七月十七日,明英宗不顾吏部尚书王直等群臣反对偕同王振率军二十余万亲征。命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七月丁酉(8月7日),到居庸关(今北京西北)。八月戊申(8月18日)在大同听说驸马都尉井源战败,镇守太监郭敬密言王振现在情形不可北行,王振开始想要班师。次日班师,大同总兵郭登告诉学士曹鼐等人,车驾宜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进入,王振不听。王振想让明英宗到他的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行四十里后,又怕大军过境损坏庄稼,急令军队转道宣府。 八月庚申(8月30日),瓦剌大军追至,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死。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军救援,至鹞儿岭中伏,全军覆没。八月辛酉(8月31日),到达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南),离怀来城仅二十里,王振以千余辆辎重车还未到达,下令就地宿营。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王振生气说:“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邝埜说:“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王振更加生气,叱左右扶出。土木堡旁无水泉,又当敌冲。十四日辛酉,英宗想要继续前进,瓦剌军已经逼进,不敢动。明军人马没饮水已经二天,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瓦剌军队从土木傍麻谷口大举进攻,都指挥郭懋拒战终夜,瓦剌援军仍不断增加。 八月壬戌(9月1日),也先遣使诈和,以麻痹明军。明英宗召曹鼐起草诏书,派遣二个通事(翻译外国语言的人)与瓦剌使者回去。王振紧急下令移营,南行三四里,瓦剌大军突然折回,“四面攻围”,明军“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瓦剌铁骑进入明军阵中,大喊脱掉盔甲丢弃武器者不杀,明军很多而死。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埜,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战死,从臣只有萧维桢、杨善、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混乱中,王振为护卫将军樊忠所杀,明英宗突围不成,下马盘膝面南坐,不久被俘。此役明军死者数十万,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随从大臣阵亡五十余人。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掠夺。太监喜宁投降,以中国虚实告诉也先。
标签: 明朝的所有 、 战国七雄 、 清朝历史上最恶心的王朝 、 为什么朱元璋只把朱标当儿子 、 康熙驾崩前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