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严格根据正史来说的话,虽然说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但是基本上就是魏国一家独大,而蜀国实力最弱,而诸葛亮也很清楚这样的一个事实,所以他必须做出改变,因为继续这样下去,魏国和蜀汉的实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于是诸葛亮选择了北伐,想要去为蜀汉拓展生存的空间,所以便有了他的六出祁山,以至于后来诸葛亮的姜维的九伐中原。
然而,弱小的实力并不能改变历史的额走向,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3路伐蜀,当时的钟会率领的魏国大军和姜维率领的蜀军对峙在剑阁,而此时的另外一名魏国的大将邓艾偷渡了阴平,在斩杀了据守绵竹的诸葛瞻之后,直扑了成都!
而此时在剑阁的姜维果断放弃了剑阁,率领大军回援成都,但是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刘禅要求向魏军投降的圣旨,最终姜维决定暂时向钟会投降,寻找时机,而钟会是真的欣赏姜维,甚至两人到了抵足而眠的地步,而此时的姜维心里也是非常的开心,因为他决定自己复国有望了。
在邓艾灭掉蜀国之后,却自恃功高,这引起了钟会和司马昭的不爽,于是姜维便开始忽悠钟会给司马昭写了许多关于邓艾坏话的书信,在司马昭的命令之下,钟会捉拿了邓艾,而姜维有拿出了当年诸葛亮的图纸继续忽悠着钟会,想要钟会据蜀中自立,但是事实上,司马昭更加棋高一着,钟会最终死于乱战之中,而姜维也选择了。
要知道邓艾和钟会是整个魏国有名的柱石,而姜维使用一计便将两人杀害,而加上他自己,一共害死了三位贤才!
大家对于这里其实还是有些疑问的,比如姜维曾经是魏国的臣子,而此时身为蜀国君王的刘禅都已经投降,那么对于姜维来说,自己投降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什么姜维选择了死磕到底呢?
我想最为重要的应该就是诸葛亮对于他的影响,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遇到了在天水城当中的姜维,并且将自己一生的东西都传授给了这个关门,也就说,其实姜维在诸葛亮身上应该学到了一直精神,恰恰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支撑着姜维最后的信念!
严格来说,姜维的这一计策复国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利用上面的权谋,其实一直都是姜维的弱项,他更加擅长的是军事上面的谋划,而且对于钟会和邓艾的矛盾,其实在魏国的司马昭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所以姜维之所以能够杀害掉钟会和邓艾,这其中其实是有司马昭的纵容的,事实上,这一策划的最终胜利者,恰恰就是司马昭,他在国内的一切障碍都被扫平了!
但是姜维心里也明白,但是他需要的是奋力一搏,即使知道了最后的结果,还是义无反顾,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