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音乐的天才作曲家,就如同古往今来的大师一般,在庐剧的音符中长大,他那独特的二胡声响,如同夜空中的流星划过,璀璨夺目。1958年,他凭借着对庐剧音乐的深厚理解和卓越技艺,被安徽省艺术学院录取,那时他是全班唯一愿意继续追求庐剧梦想的人。当时他的同学们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他却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那个种子,为庐剧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然而,命运似乎在考验他的决心。在学校毕业后,他原本期待能够进入庐剧团,但当时校方决定将他留校从事教学工作,这让他感到迷惑和失望。但是,学校领导的话语给了他希望:“我们要为庐剧培养一个种子。”尽管这个种子没有机会在外界生根发芽,但它在徐代泉的心中萌发了新的力量。
3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没有机会将知识付诸实践,但徐代泉并未放弃。他决定转向黄梅戏,因为这是一条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然而,不同于之前学过的庐剧音乐,他必须重新学习黄梅戏。这一过程既苦又难,但是徐代泉用他的耐心和毅力克服了这一障碍。他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将所学融会贯通,并且比那些十几岁的小朋友还要快地掌握这些知识。
作为一名作曲家,对创作充满热情和敬畏的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激发出无尽的情感和灵感;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让人陷入绝望之中。当作品不顺利的时候,即便是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也无法摆脱那不断回荡在脑海中的旋律。完成创作后的那种释然之感,则是难以言说的高峰体验。
徐代泉的一生被分为三部分:教学、创作、研究。他曾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并主持编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至今,他仍然活跃于教育领域,一直到退休依旧担任着教研室主任职位。此外,他还为数十部电视电影配乐,其中包括《桃花扇》、《半把剪刀》、《家》等著名作品,其影响力远播四方。
65岁高龄的徐代泉依然保持着对艺术无限热爱,只不过现在更多地通过传授经验而非亲身制作新作品。不过,无论如何变化,都无法磨灭那初心——将自己的生命与黄梅戏相连,让其永恒存在于世间。
标签: 北宋的灭亡的原因 、 最长朝代和最短朝代 、 明朝的盛世是康乾盛世吗 、 明朝在世界上的实力如何 、 明朝时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