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之魂徐代泉如同黄梅戏中的十八相送一样他的音乐工作者身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远的传承与延续

徐代泉,黄梅戏的音乐翘楚,他童年时期便被庐剧的旋律深深吸引。在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进入了安徽省艺术学校。三年来,他在庐剧音乐方面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但他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对黄梅戏的了解。当他毕业后准备展现自己的才华时,学校却突然取消了庐剧专业,这让他感到迷惑不解。但是学校领导坚信,将他留校担任教师,是为了为庐剧种下一个种子。然而,这份种子的成长机会迟迟未到,直到1993年省艺术校才再次开设庐剧班。

这段时间内,徐代泉一直没有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他决定转向黄梅戏,以此来快速掌握新领域。他通过与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一起上唱腔课,不仅记谱,而且还能比十几岁的小朋友学得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成为学院里的主要作曲家,为多部教学剧目创作音乐,并涉猎京剧、泗州戏、皖南花鼓灯等多个地方曲目。

徐代泉说自己一生致力于三项工作: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作为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不断地进行教学工作。而在创作方面,他不仅为电视电影和舞台剧撰写过大量音乐,还参与编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项目,并获得“编纠成果二等奖”。

谈及他的代表作品——那些充满韵味的黄梅戏电视片主题歌,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以及其他诸如《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祝福》的经典之作,都洋溢着浓郁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切都源自于徐代泉那颗对传统文化怀有无限热爱的心灵,以及他对于艺术不断追求卓越的一生奋斗。

尽管现在已是65岁高龄,但仍然活跃于教研室,一心想要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后人。作为客座教授,无论是在中国戲曲學院还是安徽大學藝術學院,都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越的事业贡献力量。不论是过去或未来,对于徐代泉来说,每一步都是对美好事物渴望永恒流传的一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