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卜昼卜夜成为了形容无节制饮酒作乐的典故。这个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发生在陈国和齐国之间。
公子敬仲曾因父兄之祸逃离陈国,来到齐国。齐桓公对他的智慧和勇气赞赏有加,不仅没有将他视为流亡者,还想封他为卿士。但敬仲坚决辞谢,他认为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客人,而不是能接受高位的人。他担心若接受了这样的待遇,将会被齐国官员们所不齿。
然而,在与桓公的交往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一同饮酒作乐。有一次,一直喝到天黑之后,桓公还想要继续饮酒,但敬仲则提出了反问:“我只占卜过白天饮酒,并没占卜过晚上饮酒,不知是否吉利。我实在不能再陪您喝酒啦!”这句话让桓公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也不得不放弃继续喝 酒。
从此以后,这个故事就成了人们传颂的一段美谈,用以告诫人们,即使是君主,也应该有礼仪,有节制。在宴乐时,要注意完成礼仪,不要随意地肆无忌惮地进行,无休止地举行。而“卜昼不卜夜”也成为了形容这种行为的一个成语,用来描述那些没有限度、从早到晚不断进行的活动或状态。
标签: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什么是中国古代一部 、 中国有哪些朝代按顺序排列 、 中国历代王朝时间 、 宋朝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 元朝是如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