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他以沉默和温顺著称,但他才华横溢,年轻时就受到了许多有名望学者的青睐。阿尔伯特曾预言,这个“哑牛”将会闻名于世。果然,这个“哑牛”后来成为中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
托马斯从小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接受了9年的初等教育,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修道院院长。当他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并接触了大量科学与哲学著作。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决定加入多明我教团。这是他的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的指导下学习。他很快就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教学和写作,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去世前三年,被谴责的条款中,有12条是针对他的观点。这是当时最严厉的一次批评。
在巴黎期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影响深远,对教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尽管如此,托马斯并未害怕这些思想,而是潜心研究并阉割其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将其融入天主教官方哲学体系。
作为天主教官方哲学基础的人物之一,托马斯留下了一系列巨著,其中包括《神学大全》、《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议论大全》,等等。他的理论都旨在服务于天主教信仰,最终建立起庞大的经院哲學体系。
他认为宗教学必须为宗教服务,并且通过上帝创造之物认识上帝存在。他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目的论唯心主义推导出万物由上帝创造,从而证明世界有一个创造时间开端,以及一个层级宇宙系统,上到三位一体之上的整个世界追求最高目的——上帝。此外,还探讨了个别事物中的一般性以及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一般实体,不同的事物之间差异,是由于这类实体引入事物而形成。
然而,这种理论阻碍了科学发展,因为它忽视了解决事务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的问题,即使相同数量的事务不同,则需要不同的隐藏或潜藏着特殊实体来解释它们独特之处,而不是深入探究他们如何相互作用。
除了支持封建君主制外,他还宣扬灵魂不死,并极力鼓励人们追求彼岸世界中的幸福,以至于尘世生活幸福并不重要,而唯一真正高贵的是静观上帝,从而得救。这意味着任何争取现实幸福行为都是恶行,是犯罪,最严重的是异端或异教行为应遭活活烧死,使他们从这个世界消失。这样的唯心主义体系迅速占据西欧中古思想领域的地位,被誉为最光荣的“天使博士”,并被授予圣徒、真理师甚至至今唯一正确的心理身份。但直到1879年,一些人才意识到这一点。
标签: 明朝哪位 厉害 、 靖康之耻时岳飞在干什么 、 中国历代王朝列表 、 宋朝在世的 、 明朝那些事的电视剧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