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世界历史年代表图中的人物场景

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西北角的地带,即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

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养羊的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需要而外,还要满足国外羊毛需求。这使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人开始投资养羊业。养羊需要大量土地,所以这些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农民赶走,他们甚至拆除农民家园,把可以养羊的地方圈占起来。一时间,在整个国家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草地,被赶出家园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流浪者。这就是著名的事迹——圈地运动。

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他的著作《乌托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驯服且无欲,现在它们却变得贪婪凶狠,以至于想要吃掉人,它们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这正是那个时代对这种现象的一种描述。

圈地运动首先是在剥夺农民公共用地开始。在这个时候,不仅私产已经存在,而且森林、草场、沼泽和荒地等公共用地没有固定的拥有者。但一些贵族利用其势力,将这些公共资源用于扩大牧群,并强行占据这些地方。当这些地方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手工业需求时,他们又采取各种手段驱逐那些长期租赁他们土地的人们,并将整片村庄及周边区域转变为牧场。

曾有一群受害者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地主,上诉书中写道:“这个权势滔天的地主约翰·波米尔,用欺骗与暴力夺取了我们苦难臣民——我们的耕牛放牧场所,这些地方从前由我们世代所有。他围上了篱笆,将此作为自己所有。此后,他又强行夺走了我们的住宅、田埂、中土果园。有些房子遭到了摧毁,有些甚至被他派遣的人点火焚烧,我们则被迫离开。如果有人不同意,他就率领打手包围住他的屋宅。”

后续事件更糟:约翰·波米尔为了占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对付致残乃至杀害。我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这种强制性的圈地活动导致原本以多种形式租赁给人的土地,无论是否定期或终身租赁,都被贵族霸占。一时间,从1507年起持续到18世纪末,全英格兰半数以上都转化为了牧场。在这期间,即使英格兰君主尝试限制这一趋势并颁布了一系列企图控制过度圈区程度法律法规,但最终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只不过使得这一过程更加合法化。

为了帮助那些因失去家的农夫寻找新的居所,同时防止流浪者再次成为问题人物,该政府设立了一套严格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但未能找到工作一个月以上的人,如果告发则会受到鞭刑,然后送回原籍;第二次发现仍然流浪,便会切去耳朵;第三次则判处死刑。而对于逃跑成瘾者的奴隶,如果再次逃亡便判决终身奴役;第三次逃亡便判处死刑。此外任何人都有权抓捕流浪者的孩子并将其送往学徒,或做苦工。而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君王统治期间,又通过执行极端措施,如斩首等方式镇压了许多这样的流浪汉。

最终,在18世纪之后,当更多关于允许私人进行圈区活动的心智指导法律文件发布后,这一过程获得了法律上的完全认可,使得英格兰农户数量降至历史上最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追逐食物”式样的驱逐行动,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提供了一批既缺乏其他财富来源,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的廉价工作者,使他们成为资本家的重要生产力源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