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杂志的最新一期中,署名文章作者靳友成深入探讨了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以下是该文全文: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是古代官吏因年迈多病而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的一种制度。这是一种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方式。
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退休制度,但仅限于官吏,如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记载:“退而致仕”,注释为“致仕,还禄位于君”,即交换权利于君王。
从唐宋时期开始,“退休”这一词汇被广泛使用。如韩愈在《复志赋序》中提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中的记录也有“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的描述。
这项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汉朝和唐朝,大夫七十岁可申请致仕;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六十岁以上者皆可申请。然而,在达到年龄条件之前,也可以提前请求辞职,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或疾病受伤者,即使未满七十岁也能申请请俸;明朝亦有同样的规定,对于老疾不能任事或无效力的官员,可随时勒令辞职。
告老还乡就是那些主动提出辞职并希望提前返回家乡的人们的情形。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愿意请辞,皇帝会批准他们的请求,如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专门下诏说:“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都让他们早点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故事,就讲述了宰相刘罗锅在垂暮之年上奏请求回归山东家的情景,这种情形深入人心。
三种主要情况导致人们主动要求告老还乡:
回避权力斗争
无心于官方生活
客观原因:体弱多病,不适合继续担任重任
此外,有些时候,即便身体状况允许,一些贤能之士仍然选择早点归隐田园生活,比如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他因为向往田园生活而主动请辞。此外,还有一些例子显示即使身处高位,如果一风起,便可能触发对故土怀念,最终决定告别繁华世界回归故里,如张翰他因为一阵秋风引起对吴地菰菜、莼羹、鲈鱼脍的思念,而决定放弃功名与荣耀,与世隔绝远离尘嚣。
总结来说,从某个角度来看,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人才资源流出和流入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促进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也是很显著的。
标签: 明朝那些事翻拍电视剧 、 北宋灭国之后历史 、 大明风华孙若微历史原型 、 明朝历史题目及答案大全 、 明朝那些事为什么值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