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杂志最新一期上,署名文章由靳友成撰写,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以下是全文内容: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是古代官吏因年老多病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的一种退休制度。这项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汉朝时期得到了形成,并在唐朝发展至今。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主要针对官吏,有“致仕”、“致事”、“致政”等称谓。在《春秋公羊传》中提到,“退而致仕”,注释解释为交换权利给君王。这种系统化的退休政策逐渐完善,从宋、元、明、清四朝得到进一步发展。
“退休”一词最早出现在唐宋文籍中,如韩愈的《复志赋序》和宋史中的描述:“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这表明了古代官吏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选择退出政治舞台。
这一制度对于我国古代的官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规定,大夫七十岁便可申请辞职,但实际操作中有所变动,如汉、唐、宋三朝基本遵循七十岁定终身,而明清两朝则将此年龄降低到六十岁。此外,即使未达指定年龄,也能因为健康状况不佳或无法承担工作而提前申请辞职。
例如,在唐朝,如果官员因疾病不能继续任职,便可提出请辞;同样,在明朝,对于身体衰弱或能力下降的人员也会被要求提前退役。而且,这些请求通常会得到批准,因为主动请辞比强行撤职要体面得多。
故事剧《宰相刘罗锅》的某个情节描绘了一位宰相刘罗锅在垂暮之年上奏皇帝请求归隐,被允许后,他甚至雇佣小毛驴返回山东故里,这样的场景深入人心。然而,“告老还乡”的确切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避免权力斗争
无心于仕途
因身体原因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越国大夫,以其卓越才智和远见卓识辅助勾践重建越國。他即使成为高级军事指挥者仍然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最终选择主动辞去公务回到私生活之中,是典型例子。
陶渊明作为晋朝县令,因长久对田园生活向往,不顾世俗压力直接提出“告老还乡”。
张翰更是一个极端的情形,他只需一阵秋风,就突然领悟人生追求快乐与自由胜过功名富贵,因此他也不顾一切地离开了京城回到了家乡吴地(浙江),享受着菰菜、莼羹和鲈鱼脍等美食,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告老还乡”的案例。
最后,还有那些因为身体原因难以承担重任而选择“告病还乡”的情形,他们一般都能够获得皇上的恩准,比如李靖由于健康问题便在64岁时提出要求被允许,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经学家张禹尽管多次申请但未获同意,只好坚持留下服务。
从某种角度来看,“告老还鄉”对于人才资源流出的调节,以及促进农村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标签: 大明风华为什么黑朱祁钰 、 明朝那些事epub格式小说下载 、 明朝那些事王更新有声小说 、 明代 的先后顺序 、 明朝历史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