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世界历史的守护者托马斯阿奎那

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他以沉默和温顺著称,但他才华横溢,一些名声显赫的学者都看好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甚至预言:“哑牛”将来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为了中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托马斯从小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接受了9年的初等教育,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修道院长。但是,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并接触到了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后,他加入了多明我教团,这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门下学习。在此后的10年间,他专心于教学和写作,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他的去世前三年,被巴黎各个神学院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包括12条是托马斯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厉的批评之一。

在巴黎大学执教期间,亚里士多德思想已经广泛传播,并引起强烈反响。教会意识到这种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对其正统信仰构成了威胁,因此试图封锁这些思想。但托马斯并未害怕这些思想,而是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作品,并将其中的心灵主义和形而上体系融入天主教神学之中,使其成为官方哲学基础。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进行阉割、整合,使其服务于天主教信仰,建立起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作18部巨著,其中包括《神學大全》、《論存在與本質》、《論正統信仰與真理、異議論大全》等。

他的理论全部都是为服务天主教信条而设计。他坚持认为必须利用物理创造物认识上帝,以及使用目的论唯心主义推论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存在。他还用形式与质料的概念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以证明世界由虚无创造,从而断言世界有时间开端;并且认为宇宙是一个层次结构,上面有植物、动物、人类,再上则是星辰,最终达到三位一体上的最高目的——全能至高无上的上帝。

他探讨了一般事物中的个别性质,即所谓“潜藏”的一般实体,这种理论阻碍了科学发展。他支持宗教权力至高无上,与君主制相结合,为国家提供指导力,还宣扬灵魂不死,将现实生活幸福视为尘世幸福,不足以追求,也许会导致犯罪行为。而争取现实生活幸福则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因为它是一种恶行,是异端行为,对此应予以极刑处置。

随着他的唯心主义系统逐渐形成,它很快占据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的地位。生前就获得极大支持和高度荣誉,被称为“光荣博士”,1323年被尊封为圣徒,再加上1567年的更高荣誉,以及1879年的正式认可,将他的理论定格为“至今唯一真实的宗派”。

尽管如此,该体系对科学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为未来几百年的思维障碍。但对于那些追求精神超越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套完美又满足他们需求的心智框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