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概况:性别:男,出生日期:1893年,原籍:高陵县人,国籍:中国,代表拳种:红拳、子拳、炮拳、阴手棍,师从:高三。主要传人:
个人介绍:
崔仲文,本是一位来自高陵县的男子。清同治元年,他的家族为了逃避战乱,从高陵迁至三原县定居。在那一年,他也在三原县城诞生了。这位武术大家于五岁时,便拜入了名叫高三的武学大师门下学习红拳。在此基础上,他又接受了私塾教育,并转入民治小学深造。在学校期间,他不仅精通书法,还在武艺上也有所涉猎。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后,崔仲文加入推翻帝制的陕西靖军,并在中华成立之后,在国民军中担任兵工厂的一份工作。直到1930年的那场大旱与饥荒,他作为兵工厂厂长积极参与救灾工作。
1948年,一家人搬到了泾阳县杨梧村隐居生活。他在那里过上了安静而简朴的生活,对外界保持距离,不愿多与世间交往。但即便如此,这位武林中的佼佼者仍然坚持练习自己的内功和技艺。
他的晚年依旧是不断探索和练习,其中有一次,有一位来自河南的大师慕先生来访,与他切磋技艺,并教授他太极和心意拳。他的子孙辈记得,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大师,但仍旧谦逊且对待每一次相互切磋都以真诚之心去面对。
当1960年代来临时,一位名为马振邦的人物闻听到了崔仲文的大名,将其视作一代宗师。而这段光辉岁月并非偶然,它们源自于青年时代追随于右任等一起讨伐袁世凯,为民族贡献力量,以及后来的专注修炼,使得他的名字遍布整个关中地区,而他的每一次与同道较技,都恰如其分地“点到为止”,从未向世间炫耀过自己,却又因这份正直而艺术更显卓越。
这一切,或许也是因为他早已悟出了书法与内功之间不可思议的联系,以及意拳所蕴含的心灵修养,让这个老人的生命延续到了八十余岁才最终平静地离去了。在他去世前夕,即便是在睡前的最后时刻,当墙壁上的影子似乎还能感受到他的身影,那手指轻轻敲打墙壁,是为了继续练习——仿佛永远无法放弃那份被称作“点滴成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