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黄梅戏中的花香人生

徐志远的黄梅戏之旅始于山区的童年,他在那个闭塞而贫乏的环境中,自学乐器,如二胡、口琴和笛子,逐渐掌握了音乐的基本技巧。在中学时期,他不仅喜欢制作竹笛,还尝试抓蛇以取其皮来蒙覆胡琴,这种多才多艺的天赋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剧团开始演出样板戏,岳西剧团也需要扩大招生,当时年轻的徐志远几乎是被他们发现并带入剧团成为鼓手。尽管不是他最初选择,但他的学习成绩优秀和对大学梦想坚持,使得他最终还是走上了舞台这条路。

徐志远并不满足于简单地打击乐,他开始尝试作曲,并且创作出的作品非常受欢迎。这份成就增强了他的自信,让他在21岁时能够独立完成小戏创作,从此,他成为了一个全面负责作曲、配器和指挥的人物。

当恢复高考后,徐志远重新燃起追求高等教育的心愿。他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中的唯一安徽代表学生,这里有着深厚的地道文化氛围,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推动中国音乐艺术发展。

毕业后,而不选择留校机会,徐志远回到了家乡岳西,用专业知识为黄梅戏注入新的活力。1991年的《红楼梦》是他重要作品之一,在其中,他考虑如何将古典与现代结合,以便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受。《秋千架》则是在1998年引起轰动的一部,其创新性质使得它成为了地方戏与音乐剧结合的一个新范式。

除了舞台剧外,徐志远还致力于学术研究,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论文和著述传递给世人。他参与编写了《黄梅戏通论》的音乐章节,以及关于京剧音乐贡献的一系列研究。此外,他还担任《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以及岳西高腔分支主编,对黄梅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呼吁创新,以适应多元化时代所需,同时关注青年人对于民族艺术轻视的问题,为如何与他们对话提出建议。

至今为止,徐志远已经创作了一系列经典及流行作品,如黄梅影片、《貂蝉》、《朝霞满天》等;儿童剧《男子汉行动》,以及一系列获奖项如文华音乐创作奖等。他一直致力于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为未来更多尝试埋下种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