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流行起梨泰院踩踏游戏张惠言追逐时尚的危险舞步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卒于仁宗嘉庆七年,年四十二岁。少受易,即通大义。年十四,为童子师。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以部属用奉旨任翰林院编修至终老。

张惠言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和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词共计46首,其中包括《春日赋》等佳作,如“东风无一事,一妆出万重花”、“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这些描绘春光时节感慨的人物情怀,将作者的情感与景色紧密相连,使得作品既有沉郁之美又不失疏快之韵。“热肠郁思若断仍连,全自变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赞誉他此诗。

除了《春日赋》,他的其他作品如《杨花·木兰花慢》也同样令人铭心刻骨。在这里,他借助杨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和个人的沧桑感受,用婉曲而沉挚的话语抒发了自己的忧愤。此外,《出关见桃花》的第一句“地尽寒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迭障东还”描绘了一幅荒凉且遥远的地理环境,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一树独笑的桃花,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奇特,也隐含着作者对于生命短暂、飘零沦落的深切反思。

张惠言虽然在辑录古典词集方面存在一些苛严和偏见,但他对历代诗人的评论更为客观公正。他本身创作出的作品虽然笔调较浙派厚重,但也存在缺乏广泛社会意义和隐晦用意的问题。不过,在文学史上,他留下的影响依然显著。

著作为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这两部作品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批评以及个人创作成果的一贯追求与探索,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过一定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