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生平简介和历代名人对他的评价
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的两个兄弟,包括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并被册封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任皇帝,年号为贞观。在他即位初期,他倾听群臣的意见,并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他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文治政策,如节约开支、提倡农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实现国泰民安,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基础。他也积极进行外交扩张,对厥与薛延陀等民族进行征服,并重创高句丽。他设立了安西四镇,与北方各民族保持友好关系,还获得尊称“天可汗”,为唐朝接下来一百多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上的许多人对李世民有着不同的评价。朱元璋曾经这样说:“只有唐太宗皇帝,他英姿飒爽,无敌于天下,在贞观时期,他制定了一系列文德法度,这些都体现出了他作为君主治理国家的大智大勇。”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对于后来的一代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理想中的文治武功结合:一个精力充沛且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耐心地倾听那些卓越人物的大臣们的意见。这正是儒家所推崇的人道主义政治理念,即‘纳谏爱民’。”这不仅因为他的成就,也因为它符合儒家的标准,而且还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水到渔网般融洽的人际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人们认为小小儿童预示未来的神秘力量,有一次在郊游时,小四岁的李世民见到了一个识相术者,那个相士先赞赏父亲李渊,然后转而赞美小男孩,说他将会在二十岁的时候能带领国家得到安宁。这次相遇让父母寻找那个相士但没有找到,而这个名字就被改为了“世民”。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免费阅读 、 宋朝历史简介图表 、 新中国很像宋朝 、 世上还有清朝人吗 、 元朝统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