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源于中国医学犹如天京保卫战中不屈的精神反复演绎着生命之道

太极拳:中国医学的现代演绎——以天京保卫战为比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太极拳不仅是武术的结晶,更是对生命本质深刻理解的一种体验。它源于中国古老的导引吐纳术与技击之术相结合,是一门集体育、文化、哲学为一体的传统养生艺术。自武当山张三丰祖师系统整理后,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接受的一种健康锻炼方式。

近代名宿吴图南曾言:“生命在于运动”,他的运动就是练习太极拳。他还说,“我们研究养生长寿学,就是利用自身作试验,利用锻炼太极拳的方法,向‘天年’靠拢。”吴图南和他夫人刘桂贞通过坚持太极拳锻炼,一直活到105岁和104岁,他们实践证明了坚持太极拳可以达到健康长寿。

创造者和发展者们多是道士和养生家,他们都精通医理易经,在修练过程中融合了这些知识。而且,因为太极与中医都基于阴阳五行理论,因此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未来,我们将探讨二者的阴阳五行认识,以及对疾病防治等方面。

阴阳五行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认为阴阳变化是宇宙基本规律。中医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 太极论述:“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所谓阴阳分指的是静动互化;天地判则意味着清浊气分化,使得万物生成。在这两大体系看来,对宇宙规律揭示是一致的。

气血关系

中医学认为气血构成了身体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以保证内环境平衡,即所谓“阴平陽秘”。“元气宗气营卫四氣”中的宗气是水谷精微与自然空氣混合體,用於補充元氣營養脏腑六腑四肢百骸;卫氣則溫分肉肥奏理開合司門戶使其正常運轉。此外營衛兩氣協同作用維持周身各部功能活動。

脏腑经络

无论中醫还是武當派內功,都強調對脫失功能與經絡調整為防病治療與養生的基礎部分,因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其各部分間相互依存又制約,而經絡則連結每一個組織器官並通過心主血脈主神志來維持內外環境穩定性。在這兩種學說下保持良好的情志狀態能夠穩定正常活動並影響到心臟功能。而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意導體運動導引出汗透汗增加毛細血管反射性擴張加速了循環減輕心臟負擔對於心臟起到了保健作用。

情志调节

《素問》提及「喜怒悲忧恐」均由五脏發生,這些情緒變化會影響氣機運轉。如果能夠調節情緒,就可以調節全身機能,使得身體更加健康。在練習過程中通過呼吸控制動作導引進入靜默狀態,可以達到此目的,也就是著重於「沉着安然」的精神狀態來避免因感情波動而損害身體健康。

标签: